卿屿眠 作品

83. 避之不及

陈禹?

 

陈禹为什么自己没有逃走?

 

陈禹为什么仅让他儿子跑?

 

陈禹为什么让他儿子跑的时候还要带上她的母亲?

 

一连串的自问让温玉瞬间就清楚陈禹的意图了,看来他也早早地知晓了她与张郎君走得亲密。

 

所以——到死都不愿意舍弃她这张底牌!

 

真是到死也不愿意放过她!

 

倏地,温玉像被抽干了所以力气和精神般颓靡了下去,还发出一阵渗人的冷笑。

 

真是饶她做出这么多努力,还是摆脱不了被他人所要挟的命运!

 

她就想要活着,想要温暖,想要自由,怎么就这么难呢?

 

而另一旁的奴仆们见温玉这般都好心劝道:“温玉,你母亲命还算好的勒,总不至于像我们一样被关在牢里受苦。你要是去外面多找找,说不定还能找到你母亲的下落勒!”

 

奴仆一番话,温玉陷入了沉思:

 

他说得很对!陈禹人现在在牢狱之中,手伸不了那么远,而陈子诩又是个干不了实事的纨绔子弟,让温玉从他手中抢走母亲也并非难事。

 

但是陈子诩逃走,官府的人肯定也有在查,那她要找母亲还得比他们要先行一步。

 

不然,很容易母亲就会被官府当成共犯,这有理都很难说清楚。

 

可又如何先比官府的人找到母亲呢?

 

温玉又恢复了些许劲头,只有一丁点希望存在,她都会去争一争。

 

她就是不信命!

 

所以她直接就朝关押陈禹所在的地方走去,她很有信心能从陈禹的口中套出她母亲的下落。

 

另一间单独的牢房内,特意只关押了陈禹一人。

 

他靠在墙上,发型如杂草一般凌乱地撒在背后,面色惨淡发灰,身上也不乏鞭笞的血痕。

 

但尽管如此,他仍气定神闲地阖着眼,嘴里哼着曲,仿佛他只是随意来这牢中走一遭一样。

 

温玉站在栅栏前,如同往日他俯看她一样审视着他:

 

“陈禹,我母亲到底去哪了?”

 

陈禹微微睁眼,像是早就料到温玉会来找他,轻笑了一声:“怎么?如今攀上刺史府的高枝,连一句主君都舍不得叫了吗?”

 

温玉万般憎恶地看向他:“你如今有什么资格配让我叫你主君?”

 

他现在不也是像她这般在泥泞的土地上苟延残喘吗?

 

陈禹依旧漫不经心道:“看来,你是不怎么想知道你母亲的下落了。是不是想很快让你母亲死,然后你就能高枕无忧地继续攀你的高枝了?”

 

“我母亲到底在哪?”温玉虽然很想冲进去给他扇一巴掌,但只能徒劳地站在外面给栅栏来上一脚,以宣泄自己的愤怒,“不要把我想象的和你一样肮脏。”

 

“温玉,你还是学不会,求人要有求人的态度。”陈禹依然避重就轻地往其他方上道,“你看你有这么多秘密被攥在我手里,还是心高气傲着呢?”

 

“我呸!”温玉不屑道,“就算你把我所有的秘密都捅出去,我也不怕,大不了我就和你一起死!且本该求我的人应该是你,你就应该跪在地上苦苦乞求我,求我为了母亲而去救你!”

 

“哈哈哈哈!”陈禹狂笑道,“温玉啊,很长时间不见,你比我想象的厉害了很多,是个有手段的人!”

 

这样吧,我们再做个交易——你要是把张刺史给害死,我就放了你母亲。”

 

“害死他有什么用,你又跑不了。”温玉鄙弃他的想法。

 

“杀了朝廷忠臣,民间恐慌,青州必乱,到时候谁会闲功夫管我逃不逃呢?”陈禹挑了挑眉,胸有成竹道。

 

“可他死了,朝廷也会派人来围剿你。”温玉拒绝他的提议道,提出了另一个办法,“不如你告诉我陈子诩的位置,我帮你让陈子诩活下去。

 

陈子诩不是主犯,也没有人在意,出去躲个两三年,也不会有人记得他,到时候你陈家的后人和陈家的家业都会在!”

 

这个交易可比你的想法稳妥的多!”

 

“哈哈哈哈!”陈禹又是一阵嗤笑,“温玉啊温玉啊,你还是太天真了,你以为我特地叫人带陈子诩跑出去,仅仅是因为我想给陈家留后吗?”

 

那是因为我很早就被监视上了,所以我才会让陈子诩带你母亲逃出去做我最后的底牌。

 

待你杀死了张刺史,青州乱局之时,我换个名照样能在其他州活下去,所以你这辈子,哦不,生生世世都得听我的!为我的康庄大道而付诸所有!”

 

温玉愕然,她有想过陈禹丧心病狂,但没有想过他这么丧心病狂。

 

或许早该料到,当年他弃精心培养的女儿不顾,又怎会牵挂于他的儿子?

 

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他自己,所有人都是他成功路上的一块垫脚石!

 

事已如此,温玉已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她深呼吸才得以缓过心中波涛汹涌的恨海,平静道:“你需要我怎么做?”

 

“哈哈哈!”陈禹非常满意温玉现在的态度,开始谈及他的计划,“一周后,就是公堂审理我罪行的时候,我希望到时候你能在审理之前一刀将张刺史给刺杀死,其他的你统统都不用管,而你母亲也会在我彻底逃走之后被放出来。”

 

“温玉,这对你来说,不难吧?”

 

陈禹非常谨慎,许多话都并未说明,但温玉已然清楚,他应该早就在那天布置好了一切,就等着张请时和她一同入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