卿屿眠 作品

21. 东州2

“里面的,还没好吗?”

 

屋外传来的是仆从的敲门和问话声。

 

不过一下子又被其他官兵给挡住了:“去去去,例行审问,岂容你置喙。”

 

继而,屋外的声音渐渐平息,屋内的视线却依然虎视眈眈。

 

温玉知道不能再耽搁下去了,她必须做出选择,不然两边都会起疑心。

 

于是,她深深地吐出一口气,平缓道:“奴婢确有一事要告知县令大人。”

 

“青州刺史张郎君,此次突然路经俞元县,其实是要远赴东州。”

 

官兵不解:“去东州作甚。”

 

“参加御察监史的生辰。”温玉抬眸,眸中聚起一抹机警,“但奴婢觉得没那么简单。”

 

官兵摸胡须的手一顿:“此话怎讲?”

 

“奴婢不知。但奴婢已争取到与郎君同行,奴婢会时刻紧盯着他的行动一定会想方设法地告诉大人们。”

 

温玉将她那日在府中看到的黑衣人全隐瞒了下去,她要在二方周璇,一来不能告诉赵县令这边太多有用的信息,不然就没有利用价值。

 

二来她也不想给张郎君增添更多危险。

 

“咳咳咳,就这么点吗?”

 

官兵复又摸起他的胡须,轻蔑地扫了温玉一眼。

 

温玉点头,恳切道:“还望大人在县令面前多说些我的好话,温玉这一路会替县令大人打探更多的讯息。”

 

说着还递了数几个铜板过去,这是她从工钱里分出来的一些,想讨好官兵。

 

官兵虽不稀罕这几个子,但还是把钱拿走:“咳咳,这是我会如实说的。没其他的事,你就走吧。”

 

“是,谢谢大人。”

 

温玉礼貌地告退,推开门,便都是众人炽热的眼光。

 

但只有一下,便都消散。

 

等温玉淡然地上了车,张清时才开口问:“那些官兵可有刁难你?”

 

“没。”

 

温玉利落地回应,安静地跪坐在一旁,实则是有些害怕张郎君的审问。

 

“嗯,好。”

 

张清时简单地应了一声,随后很平静地从旁边箱子里拿出一本书卷,一手捧着书,一手支着额头,细细看了起来。

 

温玉这才有些诧异地看向张清时,本以为他还会像以前一样穷追不舍地过问一些细节问题,但他只问了一句自己有没有被刁难。

 

有些奇怪。

 

“怎么?我脸上有东西?”

 

许是张清时察觉到旁边目光过于专注,随口问道。

 

“没,想着马车帷幔都拉了下来,日光有些微弱,郎君看书是不是有点不方便。”温玉很快解释道。

 

出发是清晨,而秋天早上总会多一层霜,掩盖住余晖。

 

“要不,温玉替郎君掌灯吧。”温玉提议道。

 

“不——用——”

 

张清时话还没完全出口,温玉就已经起身,勾着腰,爬着伸手去探张郎君身旁的匣子。

 

细长柔韧的身躯擦过书卷,横置在张清时眼下,他只看了一眼便就把头侧了过去,也忘了要说拒绝的话。

 

两人所乘的马车算是中规中矩,只能勉强容纳下四五个人坐,所以车内也并未多放什么物件,只有些枕头和当柜子使的匣子。

 

温玉很快就取了蜡烛和火折子,只不过起身太猛,头顶不小心撞上了马车顶部。

 

“唔——”

 

迅速弯下腰的温玉吃痛地伸手要摸头的时候,却发现一只大手已经包裹在她的发丝上,轻轻地揉了两下。

 

一时之间温玉身形一滞,竟也完全忘了疼。

 

“没事吧?”张清时亲和地问。

 

“没…没…没事。”温玉磕巴了两下,然后立马退回到自己的位置上。

 

马车的车轱辘碾过路面的声音很大,却怎么也遮掩不住刚才剧烈地心响。

 

是不是晕车了,温玉想,以往看到陈府大公子陈子诩在外吃醉了酒,乘着马车回来时,也是这种晕乎乎、红通通的感觉,然后哇哇地吐了一地。

 

那时嬷嬷说是大公子晕车了,让温玉她们打了好些水过来,替他擦洗。

 

温玉深吸了好几口气,才慢慢平复这种晕车带来的感觉,省的在郎君面前丢脸。

 

稍许,温玉用火折点燃蜡烛。

 

一根蜡烛发出的光亮有限,只能照亮温玉面前一个光圈。

 

所以温玉有了借口更靠近张郎君一些。

 

两人离得很近,但肩膀间还是有一条较大的缝隙。

 

温玉再把烛火往张清时那边挪了一些,自己也恰好看清楚了那些字。

 

“这些字你可认得?”

 

张清时注意到旁边的人视线全身心都在他书卷上,突然想拷问一下她。

 

毕竟是他教导的学生,他想看看成果如何。

 

“额……”温玉抓了一下发梢,“字都认得,但它们串成一句就不知是什么意思了。”

 

普通的认字认句温玉倒是会,不过郎君这书卷上都是五字一句,七字一句的,短短的几句话便是一篇文,和夫子所教得有些不同。

 

“理解,因为这是诗。”张清时耐心地同她讲解,“有些诗句之所以比较晦涩难懂,是因为诗人常常会把自己难以抒发的情感都注入于这些诗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