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七章 功亏一篑
春日的风吹散了殿内的朱香。皇帝踱步来到揽月楼下,抬头望去,隐约可见一道身影正在楼上打坐。
孟忠感受到熟悉的气息,睁开眼睛,心中暗叹:终究还是遇上了。他起身整理衣袍,恭敬行礼:“参见陛下。”
“免礼。”皇上来到楼沿,俯瞰整座皇城。远处的琉璃瓦在阳光下闪烁着金光,宫墙如同一条巨龙蜿蜒盘旋。“这里的确舒服。”
微风拂过,带来远处花园的暗香。皇帝突然开口:“孟卿,你的修为如何?”
孟忠谦逊道:“不过尔尔,远不及小师妹。”说这话时,他露出了复杂的神色。
“哦?”皇帝来了兴致,“你是师兄,修炼时间应该更长才对。”
“有人天赋异禀,十一二岁便能饱览群书;而大多数人,那个年纪还在启蒙。”孟忠望着远处的云霞,语气平静,“臣便是普通人,小师妹却是天才。”
皇帝闻言大笑:“说得不错,我大明地大物博,天才辈出。”顿了顿,又问,“你小师妹芳龄几何?”
“她是宣德九年出生的。”
“这么小?”皇帝惊讶不已,有点难以置信,“功夫真比你高?”
孟忠点头微笑,眼底却闪过一丝难以察觉的落寞。
皇帝顿时来了兴致,正想出宫一探究竟,孙清却适时提醒:“陛下,二月初二犁礼在即,礼部已经催了好几次了。”
皇帝压下心中的躁动,手指轻轻敲击栏杆,问道:“从帝都到三玄山需要多长时间?”
“骑马五天就能抵达,乘车七日,若是步行...”
“朕知道了。”皇帝摆手打断,有点遗憾。
孟忠见状笑道:“不如去望云台走走,从那儿可以俯瞰整个内城,吹吹风或许能静心。”
皇帝立刻应允,吩咐孙清回典礼院整理奏折,只带了展如明随行。春日的阳光温暖而不刺眼,微风拂面,确实让人心神宁静。
然而他们刚到城门,就遇到了进宫的楚彦正。轿夫们小心翼翼地放下轿子,楚彦正从中走出,整理了一下衣冠。
孟忠看着这一幕,暗叹:今日之卦应验了,终究是功亏一篑。
楚彦正恭敬行礼:“老臣得知赵诚调查矿工起义一案有了眉目,特来求见。”
皇帝心知今日是出不去了,目光微沉,问起常州明府一案:“听说楚奕也参与其中?”
“臣虽不知详情,但楚奕向来急公好义,想必是见不得百姓受苦。”楚彦正捋着胡须,语气沉稳,“臣已命都察院和大理寺详查此事。”
“让北缉事司也参与其中。”皇帝吩咐道,语气不容置疑。
楚彦正虽有迟疑,但也不好反对,只得应下。春风吹动他的官袍,在阳光下投下摇曳的影子。
孟忠站在一旁,看着他们离去的背影,轻叹一声:看来小师妹还要再等一等了。远处的钟声悠悠响起,惊起一群飞鸟,在湛蓝的天空中盘旋。
皇宫深处,赵王正伏案疾书,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他时不时看一眼皇帝给的范文,又低头修改。窗外的树影婆娑,在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孙清站在典礼院的廊下,望着远处的揽月楼,若有所思。一阵风吹来,带动了檐下的风铃,发出清脆的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