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你的回答叫朕欢喜

  嬴政从郡守府出来,步履沉重,脸色阴沉得仿佛能滴出水来。

  他登上马车,车厢内光线昏暗,只有几缕微弱的光透过帘子缝隙洒进来,映照在他紧锁的眉头上。

  这趟郡守府之行,让他见识了许多前所未闻的事情,心中波澜起伏。

  赵凌掌控朝堂才多久?竟然已经下达了如此多五花八门的政令,与嬴政昔日的治国理念完全背道而驰。

  嬴政回想起自己当年每一条政令的下达,都需要与大臣们反复商议,甚至力排众议,才能艰难推行。

  那些律法,是他与王绾、李斯等人耗费无数心血推敲而成,实施过程更是艰难重重。

  而如今,赵凌却大刀阔斧,随意更改,仿佛那些曾经的政令和法律不过是儿戏。

  嬴政的拳头在袖中紧握,指节因用力而微微发白。

  赵凌!你到底想干什么?

  他心中怒火翻涌,却又夹杂着一丝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

  重用商人,卖地给他们,让他们赚百姓的钱,这种异想天开的做法,究竟是对还是错?

  嬴政坐在马车中,目光深邃,脑海中疯狂推演着赵凌这些政令可能带来的后果。

  百姓被商人雇佣去制造东西,哪里还有时间种地?

  大秦的国家财政主要依赖于农业税、徭役和口赋,这三者是财政收入的支柱。

  商业税、山泽之利、战利品和贡赋等则是重要的补充来源。

  赵凌如此重用商人,势必冲击农业,动摇国家的根本。

  沉思良久,嬴政的眉头又微微舒展,心中隐约感觉到,赵凌的做法似乎并非全然错误。

  贵族商人富庶,赵凌或许是想将他们的钱粮用在百姓身上,改善民生。

  嬴政的思绪渐渐冷静下来,开始认真推演赵凌的政令可能带来的积极影响。

  他回想起之前对赵凌的印象,心中对他的才华逐渐认可,不再武断地认为赵凌在胡来。

  赵凌的改革背后或许隐藏着更深层的用意。

  嬴政深吸一口气,决定暂时放下心中的疑虑。

  先去三川郡看看,再作判断!

  他近些日子的情绪被赵凌的改革疯狂拉扯,心中充满了矛盾与不安。

  眼见为实,他决定亲自前往三川郡,亲眼看看赵凌的政令究竟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王栎和刘长卿担心嬴政被河南郡的郡守截胡,刘长卿干脆让自己的儿子刘秀为嬴政带路,并为他介绍三川郡的情况。

  刘秀已过弱冠之年,听到可以回三川郡,脸上露出欣喜之色,迅速收拾好行李,与嬴政一行人一同出发。

  一路上,嬴政允许刘秀与他共乘马车。

  刘秀坐在嬴政对面,脸上带着恭敬之色,眼中却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他一路上滔滔不绝,向嬴政讲述三川郡的新鲜事。

  除了之前刘季所说的百姓富足之类比较广泛的事情,刘秀的讲述更加细致。

  他提到,三川郡的百姓早已一日三餐,住上了水泥房,街道平整干净,生活富足。

  怡红院的饭菜可口,姑娘们的舞姿美妙,身材婀娜多姿,酒水是何等的香醇浓烈。

  说到这些时,刘秀的眼中闪烁着光芒,仿佛那些美食和美酒就在眼前。

  他还提到,三川郡的街头热闹非凡,各种吃食多不胜数,冰糖葫芦、臭豆腐、捞汁小海鲜,说得自己口水都快流出来了。

  嬴政静静地听着,脸上没有太多表情,但心中却对刘秀的描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从刘秀的口中,大概明白了所谓的“青楼”是什么。

  那不就是女闾吗?

  嬴政心中冷笑,堂堂大秦二公子,竟然在三川郡与商人开设女闾,还在大秦大肆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