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1章

 “帮你们夺回青海,对我大明又有何益处?”李祺笑意未减,指尖无意识摩挲着案几边缘,似笑非笑地反问。  “乌斯藏必定世世代代效忠大明天子,与大明共守西域!”班丹扎释挺直腰杆,声音不自觉拔高,试图以承诺换取援助。 

 “世世代代效忠?共守西域?”李祺忽而放声大笑,语气却愈发冷冽,“空口白话的效忠毫无意义,西域的戍守之事,也无需你们插手。抱歉,这忙,我帮不了。” 

 他心中早有盘算,就在不久前,他还与承天帝朱标密议征讨乌斯藏的战略。 

 即便击溃青海的蒙古势力,这片土地也必将纳入大明版图,岂有拱手相让的道理? 

 若助乌斯藏夺回青海,无异于养虎为患——待其羽翼丰满,难保不会成为威胁大明的隐患。 

 李祺自然明白,自朱元璋以来,大明对青藏地区的统治始终若即若离,看似册封的法王、都指挥使,实则更像悬在边地的羁縻之绳。 

 若此刻应允乌斯藏的请求,无异于亲手将青海这片战略要地重新交予他人。他的目光扫过舆图上蜿蜒的黄河源头,那里是蒙古部落的牧场,也是连接西域与乌斯藏的咽喉。 

 即便大明铁骑踏破蒙古营帐,若将土地归还乌斯藏,不过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待其依托青海丰饶的草场养精蓄锐,谁能保证日后不会重现吐蕃进犯河西的旧事? 

 当年安史之乱后大唐衰微,吐蕃趁机东侵,将陇右道撕扯得支离破碎,这段历史在军事学院的典籍课上,被反复当作边疆治理的反面教材。 

 更令他警惕的是乌斯藏内部的权力格局。 

 黄教与红教纷争不断,各地封建主拥兵自重,此刻看似一致对外,不过是迫于蒙古人的威胁。 

 一旦外部压力解除,这些势力必然重燃内斗,届时若乌斯藏坐大,无论是支持哪一方,大明都将陷入无休止的泥潭。 

 李祺想起在皇家军事学院推演的沙盘——青藏地势险峻,大军深入犹如以长蛇击孤岛,若后勤补给线被切断,后果不堪设想。 

 唯有将青海牢牢攥在手中,以卫所屯兵为点,以驿站驿道为线,方能真正控住青藏的命脉。 

 “国师大人!我等对大明天子的忠心,日月可鉴!”班丹扎释急得额头青筋微绽,连连叩首。 

 “忠心与否,要看行动。今日的忠诚,又如何担保明日不变?我大明,只信自己的刀枪。”李祺神色肃然,扬手唤道,“来人,送客!” 

 待班丹扎释一行人灰溜溜退去,大帐内的空气骤然凝重。 

 李祺凝视着西域地图上青海与乌斯藏的区域,陷入沉思。 

 十万大军西征在即,若放任青海的蒙古势力在背后虎视眈眈,极有可能腹背受敌;可按原计划先平定西域,再回头处理青藏,又恐夜长梦多。 

 这两地虽物产贫瘠、地广人稀,但若敌军避而不战,采用游击周旋之策,大明军队一时半刻也难以彻底征服。 

 “关于青海和乌斯藏,诸位可有什么想法?”李祺的目光扫过帐中将领,语气透着几分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