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青淮 作品

第一百六十章 离愁(第2页)

女史有些不敢置信。她还以为要挨板子,没想到就这么逃过一劫了?磕头谢恩。

跨出门槛,大郡主屋中挥之不去的浓重药味便被抛在身后。

太子步伐有些迟缓。

当年几个太医的诊脉并没有差错。大姐儿身子骨这么弱,看刚才躺在床上病殃殃的模样,真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养不活了,又栓不住她母亲的心。

真是无用。

他神色冷淡地出了女儿的院子,余光瞥见远处有人站着,身姿羸弱地朝他行礼。太子认出来那是宋氏。

她犯了错,去年被罚了五十竹板,已经很久没有出现在他面前了。

宋氏不敢上前,只敢站在那里,目光希冀地望着太子,和绍桢有些相像的远山眉微微蹙起,姿态间尽是楚楚的风情。

太子脚步一动。

他却忽然想起来宣家井胡同里致使他们关系降至冰点的那场争吵。

绍桢眼神冰冷又厌恶地看着他,毫不留情地痛骂:“……真叫我恶心!”

他用力闭了闭眼,往端本宫去了。

宋氏方才还亮起的眼睛便黯淡了下去,扶着宫女的手,神态落寞道:“爷连四皇孙也不想见。他都会叫爹爹了,却连爹爹长什么样都不知道。”

宫女劝道:“太子爷是从郡主院子里出来的,娘子不如也去看看?太子爷知道了,兴许下回就往您这边来了。”

宋氏皱着眉,摆了摆手:“大郡主是又生病了,我去看她,带了病气给四皇孙怎么办?再说,之前一日三回地去看她,太子爷也不见回心转意,一面也不来瞧我。算了,回去吧。等郡主好了,我再来瞧她。”

宫女只好应是。

……

济宁的信终于到了。

太子逐字逐句读过,面上看不出情绪。

【七月初五,休沐,家中看书。】

【七月初七,广林寺打醮,染风寒,半月而归。】

【八月初一,傅成穆拜访。】

【八月十六,送别傅成穆。】

【八月二十,衙门办公,逛书肆。】

【……】

全是日常,只没有写明是谁,落款也是空白。

太子独自坐在殿中,秋风从敞开的槅扇中涌了进来,吹得他衣角翻飞,玄色常服上绣着的五爪金龙猎猎舞动。

他凝视着书案上的宣纸,窗外摇晃的竹影投在纸上,姗姗可爱。

他为了绍桢的一句“翠竹高洁,我小时候最喜欢竹子了”,才吩咐在端本宫种了一丛的翠竹。

太子缓缓抚摸着虚无的竹影。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放绍桢离京的后悔之意又涌上心头,太子几乎要克制不住念头,想亲自去济宁见她、带她回来。

但是不行。

他是一国太子,比皇上还难离开京城,拿什么理由去济宁?她治水的差事办得顺畅,也没有理由调她回京任职。

……若不是为了大姐儿,她也不会跟他闹翻,非要离京了。

太子站起身,如困兽般踱了几步,心中满是懊悔和不甘。

自此以后,他几乎不再看望病弱的长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