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听故事的小唐人 作品

第298章 山花村的玄镜司驻点

翌日,天刚蒙蒙亮,三人甚至没顾上早饭,也未惊动小旗燕义,带上少年悄然出发。 四人三骑,张世平与少年共乘一骥,速度陡然提升。

 为避开可能的埋伏,他们舍弃官道,专拣乡间小路。

 敌人能派骑兵过来,走山路就不容易被围攻。

 只认准山花村的方向,具体路线全凭心意,连他们自己也不知下一刻会拐向何处。

 如此虽绕了些路,耗费整整一个白昼,终于在日暮时分,踏入了山花村的地界。

 村名唤作“山花”,实则花木寥寥,唯有一株古树,生得格外粗壮惊人,需得四人方能合抱。

 只因每逢春日,此树花开如云,香气笼罩整个村落,故而得名山花村。

 村子其实不小,快赶上个镇子。

 细看之下,此树并非单株,而是两棵山花如连体般紧紧缠绕共生,历经风霜,几乎长成一体,故而显得格外雄奇。

 这奇特的共生古树,因年深日久、形貌不凡,早已被乡民奉若神明。

 古树被一圈木栅栏小心围护。

 正南面建有一座小小的土地庙,虬结的树枝上挂满了层层叠叠的布条。

 布条本应是祈福的红色,如今在风吹日晒下,已褪成灰黑、灰白。

 他们抵达时,落日熔金,太阳即将下山,漫天红霞。

 张世平取出准备好的香烛纸钱,在土地庙前点燃。

 李正峰问:“这不是给洪八公先生备的么?”

 张世平道:“这庙里供奉的,正是洪八公先生。”

 土地庙极小,高度仅及李正峰的腰际,只是个泥庙。

 他蹲下身,才看清庙内供奉着一尊小小的神像——一个衣衫褴褛、面容清癯中带着悲悯与刚毅的老者。

 这便是耗尽家财、奋斗三十余载,曾做过乞丐,也曾当过侯爷,为家乡盖起那座“有教无类”义塾的大善人——洪八公。

 张世平少见地行了跪拜大礼,沉默地将一片片纸钱投入火中。

 纸灰化作青烟,袅袅钻入那小小的庙门。

 林胡扯了扯李正峰的袖子,低声道:

 “李大人,觉不觉得有点古怪?”

 “嗯?”

 “小道士…似乎跟洪八公先生有旧?甚至…受过洪先生大恩?”

 李正峰道:“不能吧?洪先生仙逝怕有七十年了?小道士年纪对不上…莫非他曾在有教义塾进学?”

 那呆傻小书生此时也默默走到土地庙前,双膝跪地,恭恭敬敬地磕了三个头。

 日头偏西,田间收工的农人三三两两往家晃悠。

 他们路过土地庙,眼角一瞥瞧见那跪着的小书生,好些人就像被使了定身法,嘎吱一下钉在了原地!

 胆子小的,脸唰地就白了,扭头就钻进旁边黑黢黢的巷子,活像后头有鬼撵着;

 爱凑热闹的,呼啦一下围上来,对着小书生指指点点,嘀嘀咕咕。

 那表情,活脱脱大白天见了活尸,惊得下巴都快掉地上捡不起来了。

 李正峰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心里那块大石头“哐当”一声落了地——没跑了!

 就是这儿!

 等张世平对着土地爷恭恭敬敬磕完响头,李正峰一挥袖子:

 “走着,去看看咱玄镜司在这疙瘩的门脸儿长啥样。”

 林胡鼻子一哼,眼睛一翻:“这破地方的小旗官叫啥来着?吴景?呵,谱儿摆得够大啊!”

 “岭南郡玄镜司的千户大人大驾光临,他连个影子都不露?”

 “啥意思?等着咱爷们儿颠颠儿跑去给他磕头请安不成?”

 李正峰倒是一脸无所谓:“行啦行啦。想当初吴永吴大人刚到咱安海县那会儿,咱不也没屁颠屁颠跑去接驾么?”

 山花村是方圆百里数一数二的大村子,玄镜司在这儿自然设了个驻点。

 这驻点,论地盘大小,在村里排不上老大,可要说那气派劲儿,那讲究劲儿,绝对是独一份儿!

 好家伙!

 一个村里的小小驻点,居然堂而皇之立起一座雕梁画栋的门楼子!

 两溜儿大红灯笼高高挂起,天还没黑透呢,里头蜡烛就点得透亮。

 照得门前明晃晃一片,那排场架势,跟县太爷家的大门比起来也一点不输!

 李正峰看得嘴里直冒酸水,心里头那叫一个不是滋味:

 亲娘诶!

 这乡下土鳖待的地方,比我那府城里头的破驻点还阔气十倍!

 这吴景,是来当差还是来当土皇帝的?

 几人刚在门口站定脚跟,一个膀大腰圆、满脸横肉的壮汉,手里紧握着刀把子,威风凛凛地一步跨出门槛,嗓子像打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