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南九道 作品

第429章 朝鲜求援

林丹汗因初战失利而大为恼火,召集一众将领仔细商议后,突然意识到一个关键问题。

 

气的当场骂娘,之前自己与大明本是相亲相爱一家人,如今拔刀相向,全是卜失兔这个混蛋惹的祸。

 

要不是这老家伙没事儿跑到大明边境骚扰掠夺,去年大明也不会大动干戈。

 

结果倒好,卜失兔见势不妙,立刻向自己求救,自己当时居然猪油蒙了心,还真跑去帮忙,结果与大明反目成仇。

 

可气的是,这卜失兔一看情况不对,直接跑路了。

 

虽说大哥帮小弟出头本无可厚非,但卜失兔只是名义上臣服于自己,这些年自己从未从卜失兔部得到过多少好处。

 

而且卜失兔作为土默特部名义上的首领,跑路去了喀尔喀,他手下那些人全是见风使舵的墙头草,不仅不帮忙,还在一旁看热闹。

 

想明白问题的关键所在,林丹汗气得差点破口大骂。

 

于是,他立刻派人前往喀尔喀给卜失兔传令,要求他即刻率领本部人马火速前来支援。

 

更是放话,卜失兔要是胆敢不来,他林丹汗豁出去了,立马转头先送卜失兔长生天。

 

同时,他又让人以卜失兔的名义向河套地区各部传令,调集兵马前来支援。

 

毕竟如今这形势,已经到了即分高下,也决生死的地步了。

 

要是不咬牙硬磕到底,自己在草原上的威信就彻底完了,更何况大明那二十万大军也不是吃素的。

 

…………………

 

另一边,努尔哈赤率领四旗人马,目标直指科尔沁。

 

虽说此前科尔沁与自己眉来眼去,但并未明确表态,一直在自己和林丹汗之间摇摆不定。

 

努尔哈赤决心这次一定要让科尔沁给个明确说法,不然就兵戎相见。

 

此时,察哈尔部也严阵以待。

 

毕竟去年努尔哈赤就吞并了他们不少部落和人口,本以为能安稳一阵子,没想到今年他又来了。

 

为此,林丹汗派遣大将乌日根率领五万兵马,驻守在察哈尔部,同时也是防备小弟反水。

 

当卜失兔收到林丹汗的传令后,整个人都呆住了。

 

自己都已经放弃土默特部首领的身份跑路了,林丹汗居然还不放过自己。

 

如今林丹汗与明军大战正酣,卜失兔实在不想掺和,但无奈自己如今身处喀尔喀,这可是林丹汗的势力范围。

 

自己要是敢拒绝,都不用林丹汗调大军回来,光是他手底下的人就能把自己生吞活剥了。

 

无奈之下,卜失兔只能咬牙下令集结部众,前去支援林丹汗。

 

与此同时,盘踞在河套平原的蒙古各部,在收到明军与林丹汗大战结果的消息时,也收到了林丹汗传来的命令,要求他们集结部众与自己会合,并且明确告知他们,卜失兔已经在来的路上了。

 

一时间,这些蒙古各部陷入了纠结之中。

 

毕竟此前因为林丹汗强制推行黄教改信红教,他们与林丹汗的关系就已经很僵了。

 

如今林丹汗同时面临辽东努尔哈赤和大明的双重打击,还要拉他们一起垫背,这让他们心中愤恨不已,直骂娘。

 

对于卜失兔这个一直跪舔林丹汗的首领,他们早就不把他当回事了。

 

但就当下的形势而言,林丹汗只能硬着头皮继续打下去,否则,他这个蒙古大汗恐怕就得退位让贤了。

 

于是,在后续的日子里,何可纲和满桂率领大军与林丹汗的部队接连展开数场大战。

 

双方在战场上互有胜负,然而,大明此次出动了二十万大军做足了准备,在兵力和物资上更经得起消耗。

 

反观林丹汗这边,虽说号称有十万铁骑,却在战斗中越打越少。

 

这一情况让盘踞在河套平原的土默特各部惊恐不已。

 

他们没想到大明军队何时变得如此勇猛,倘若林丹汗被打败,大明转头对付他们这些小部落,他们又如何能抵挡大明的雷霆之怒呢?

 

可要是出兵帮助林丹汗,他们又不愿意去当炮灰。

 

一旦自身实力损耗过重,到时恐怕会被其他部落吞并。

 

于是,不少部落纷纷派人去联系大明,表示愿意向大明称臣,只求大明不要对他们动武。

 

…………

 

就在大同城外战事激烈、双方打得不可开交之际,朝鲜那边也陷入了困境。

 

黄台吉和杜度率领两旗人马,将朝鲜军队打得节节败退、抱头鼠窜。

 

朝鲜派出去的大军兵败如山倒,毫无抵抗之力。

 

驻扎在皮岛的毛文龙密切关注着朝鲜的战况。

 

在得知皇太极和杜度已经在朝鲜掠夺了大量粮草后,毛文龙便开始琢磨着怎么截下这批粮草。

 

他与手下将领经过一番商议,决定等皇太极和杜度领兵返回赫图阿拉时,在鸭绿江上动手。

 

毕竟建奴铁骑虽然强悍,但不擅长水战,总不能让骑兵直接冲进鸭绿江与自己对抗吧。

 

更何况,他毛文龙海贼王的名号可不是吹出来的。

 

到时只需派遣战船趁机抢夺粮草,就算抢不到,一把火烧了这批粮草,那也算是大功一件。

 

然而,此时的朝鲜内部正爆发了一场重大危机。

 

朝鲜国王李珲并非以嫡子身份继承王位,且未获大明册封。

 

他上位后,不仅幽禁嫡母、残害兄弟,还大力重用大北派人士,致使朝鲜局势动荡不堪。

 

此外,李珲在大明与后金之间采取中立政策,这引起了大明的强烈不满,为他的覆灭埋下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