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光荣个屁艰苦个六
一时间,整个大明朝堂上下,君臣皆陷入忙碌。西南战事重燃,且此次是灭国之战。
塞外狼烟未息,朝廷大军正往大同方向集结。
朝堂之上,除了只会打嘴仗的清流党官员,保皇党官员们无一不忙得不可开交。
就连朱由校也难得地没再拉着江宁去给皇后做菜。
在此期间,江宁向朱由校提议,借鉴后世的勋章制度,为有功将士颁发勋章。
此前,为国捐躯的将士会收到由五军都督府和兵部联合发放的英烈证书与军功证书。
朱由校一听,顿时来了兴致。
江宁详细讲解后,朱由校欣然接受。
众人经一番商议,决定先设立三等九级勋章制度。
第一等为大明忠勇勋章,分金、银、铜三个级别,以彰显功勋的高低。
第二等,朱由校毫不客气地将其命名为天启勋章,同样以金、银、铜区分三个级别。
第三等则是军功荣耀勋章,亦分金、银、铜三个级别。
不仅如此,这三等九级勋章均被赋予一定特权,诸如减免冕服徭役、赋税,家属见官无需下跪行礼,勋章获得者及其子女每年还可从朝廷领取一定数额的钱粮,以此作为鼓励。
最后,朱由校仍觉意犹未尽,寻思着要用自己的手艺为大明将士再做点实事,比如雕刻牌匾之类。
江宁听闻,赶忙建议设立三等功臣、二等功臣、一等功臣和特等功臣四个级别,由朱由校亲笔书写,再由五军都督府和兵部备案,制作成牌匾发放给有功将士。
至于朱由校想亲自雕刻牌匾的要求,江宁当场拒绝。
要知道,仅这两年大明立功的将士就不在少数,若每块牌匾都由朱由校亲自雕刻,恐怕一年到头啥事都不用干,光雕刻牌匾都忙不过来。
于是,朱由校只好收起这小心思,提笔写下“三等功臣”“二等功臣”“一等功臣”和“特等功臣”作为模板,交由五军都督府和兵部依照模板制作牌匾,发放给有功将士,这些功臣牌匾同样赋予了相应特权。
对此,江宁十分满意,毕竟荣耀不能当饭吃,得切实为将士们谋取些福利。
随后,经过数次讨论,朝廷又对之前立功的将士进行加封,追赠勋章与牌匾。
数日之后,信王朱由检率领三千皇明卫返回京城,同时带回了此次在沙场战死将士的遗骸与骨灰。
朝廷旋即在大明英烈祠举办了一场隆重的祭祀典礼,文武官员纷纷到场,朱由校在百忙之中也亲自赶来祭奠。
在典礼期间,朝廷向有功将士以及英烈家属颁发了军功证书、勋章和功臣牌匾。
与此同时,张文和在《天启时报》上对此次典礼大书特书,一番宣扬之下,京城之中顿时掀起一阵入伍从军、报效大明的热潮。
无数年轻人纷纷涌到京营,想要报名参军,然而最终都被无情拒绝。
毕竟京营虽然已派出十几万兵马,但仍保留着二十万兵力,暂时并无征兵需求。英烈祠祭祀典礼结束后,朱由检第一时间来到五军都督府,见到江宁后,没好气地说道:“二哥,你可太不地道了!
如今西南爆发大战,朝廷又在大同集结兵马准备收复河套地区,你怎么就不举荐举荐弟弟我呢?
难道你是在质疑我的武艺吗?”
说着,朱由检便要向江宁展示自己的武艺,江宁赶忙劝阻,笑着说道:“殿下呀!
你在山东战场征战了半年之久,如今好不容易回到京城,理应好好休息一段时间。
在此之前,陛下已经下旨,从全国所有藩王宗室征调三万人,齐聚京师扩充皇明卫。
如今这三万人都已到齐,宗人府那边公务堆积如山,晋王殿下这段时间可是没日没夜地忙活,为此都向陛下哭诉好几回了。
你身为左宗正,总不能一直在外领军打仗吧?
你如今回来帮忙处理宗人府公务,还能趁机操练这三万新兵,这可是一项光荣且艰巨的任务啊,您可得好好干。”
朱由检听后,顿时翻了个白眼,没好气地说道:“二哥,你就知道忽悠人。
还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光荣个屁,艰巨个六!
福王不是快进京了吗?
等他来了帮忙处理宗人府公务,晋王就能轻松些了。
再说了,练兵的话,京城里这么多人,随便派个人都能帮忙练兵,又何必非得让弟弟我亲自操持呢?”
看着眼前的朱由检,江宁一阵无奈,这小老弟什么时候变成个好战狂人了?
就在这时,秦良玉忽然走进江宁的办公房。
看到正在和江宁扯皮的朱由检,她微笑着行礼道:“臣见过殿下。”
朱由检赶忙站起身,笑着回应:“小姨娘,不必多礼,都是自家人,您请坐。”
见朱由检前后态度判若两人,江宁不禁翻了个白眼,心中暗自吐槽:八字还没一撇呢,就急着套近乎,这小老弟可真是没皮没脸。
随即,秦良玉向江宁递交一份公文,而后又笑着对朱由检说:“殿下,您此番回京,时机倒是正巧。
前段时间,如意那丫头来信,说过些日子便要和四川一众土司子弟一同入京,到国子监读书。
原本臣还想着殿下可能要晚些时候才回来。”
听到秦良玉这话,朱由检当场眼睛一亮,赶忙站起身问道:“小姨娘,您是说如意要进京了?”
秦良玉微笑着点头。朱由检顿时眉开眼笑,说道:“那本王回京的日子还真是恰到好处,刚好最近没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