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顾此失彼
为了尽快把自留地里的洋芋收上来,早点儿插上红薯苗。 陈建国把儿子,儿媳妇,自己媳妇儿,全部留在家里做事儿。
至于去生产队上工挣工分,在陈建国看来:挣再多工分都比不上把家里两头猪喂好的收入。
陈伟南家七个壮劳力,每个人都特别能吃苦耐劳,最后仍花了两天时间才把自留地里的洋芋全部颗粒归仓,做好插红薯苗的准备。
陈建国家只有两个壮劳力,两个女人。
而且这里面还没有一个踏实肯干的,全都是偷奸耍滑之辈。
哪怕是在自家自留地做事,几个人也只干了不到一个小时就开始喊累。
就这样,一家四口人整整花了四天多时间才把地里的洋芋全部收回家。
然后又花了四多天翻地,堆插红薯苗总用的土龚。
前前后后整整花了九天时间才忙完自留地的活。
这期间陈建国没在生产队挣一个工分。
反观被他视为老对手的陈伟南家。
媳妇儿跟老娘一直在生产队上工。
这段时间生产队虽然不忙,满红分只有八分,妇女上工的话只能拿到六分,但两个人加起来也挣了一百二十公分。
陈伟南跟老爹总共忙活六天就把三家自留地的洋芋全部收好,并且做好插红薯苗的准备。
忙完后因为没接到宴席,两个人也去上了四天工,挣了六十四个工分。
所以陈建国把自留地里的洋芋颗粒归仓,并且做好插红薯苗准备时,陈伟南家不仅处理好家里的自留地,还在生产队挣了一百八十多个工分。
这就是两家人之间的差距。
当然,这还不是最大的差距。
因为自留地种洋芋时大量使用底肥,第一时间给洋芋浇水抗旱,保证它们没被干旱影响到。
陈伟南家的一亩多自留地总共收货了三千来斤洋芋。
陈建国一家则因为种洋芋没有使用底肥,旱情到来时没有第一时间浇水,导致地里的两成洋芋直接被干死,三成洋芋产量骤减,同样是一亩的自留地,最后只收了不到一千五百斤洋芋。
但陈建国并不知道两家越来越大的差距。
陈伟南现在只想在生产队低调发展。
对于自留地收获三千多洋芋的事儿从来不对外宣传,真要是有人问起来,不得不说,他也只说了个大家都能接受的两千来斤。
此时此刻,陈建国脑子里就一个想法:“家里的两头猪终于不用再发愁猪食了。”
一千多洋芋的加持让陈建国两口子变得特别大方。
一盆一盆往锅里煮,打算用这些洋芋让家里的两头猪多长一些肉。
梦想是美好的,但现实却非常残酷。
养猪也是门儿技术,不是天天喂它粮食就能快速长大,必须要科学喂养,搭配好各种营养,它们才能快速增重。
天天给它们吃煮洋芋,营养单一,吃再多也不可能长肉。
陈伟南家也收获了大量洋芋,但老娘准备的猪食里面不仅有洋芋,还有剁碎的猪草,苞谷面,骨粉,鱼粉……
混着吃猪才能营养全面,把猪食里的营养物质全部吸收,转化成猪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