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9 章 密折制度

【我们之前经常能够听到一句话,中国通史一百篇,其中三国两篇,诸葛亮独占一篇】

 

【但殊不知雍正独占了两篇!】

 

【朱棣独占了三篇!】

 

汉武帝:“???”

 

“朕呢!”

 

“朕占了几篇?”

 

刘彻听到这里下意识就想知道这什么中国通史里面有没有他。

 

各朝许多人也是心神一荡,呼吸都变得急促起来。

 

如果说上别的什么榜单可能不是什么好事,但用中国通史作为名头,能在这里面占据一席之地肯定是天大的好事了。

 

许多人此刻都忍不住在想,这里面会不会有他们呢?

 

做出什么样的功绩才能在其中占据一席之地呢?

 

永乐年间。

 

“朕占了三篇?!”

 

“哈哈哈哈哈!”

 

“有眼光!好后人啊!”

 

朱棣脸上难以抑制的带上了狂喜,随后挺了挺胸膛志得意满的看向了群臣。

 

天可怜见啊!

 

他朱棣这辈子没白活!

 

他做到了,他没有给他爹丢脸!

 

就连诸葛武侯也只是在里面占了一篇,他有三篇!

 

这是什么含金量不需要多说了吧!

 

【现在我们就来说一说雍正的改革究竟做了些什么,他的一系列改革对于封建王朝来说,绝对是一记轩然大波!】

 

【首先是军机处!】

 

【雍正七年(1729 年),临时设立 “军机房” 处理军务,后改为常设 “军机处”,由皇帝直接挑选亲信大臣(如怡亲王胤祥、张廷玉等)入值,负责起草诏令、处理奏章、谋划军政】

 

【军机处无正式衙署、无定员,完全听命于皇帝,跪受笔录、上传下达,军机处的建立也标志着封建皇权到达了历史顶峰】

 

【我们将军机处的外衣剥开,去深看里面的内核就能发现,这其实就是披着内阁外衣的司礼监】

 

【只不过这个司礼监的组成人员是宫外皇帝的亲信人员,管的是军政事物】

 

各时空的帝王们也在认真思考着这个制度。

 

对于皇帝而言,如何加强自已手中的权力是他们一辈子都在研究的事情。

 

内阁、军机处这些玩意听起来都很好用,但却并不符合他们各自的情况。

 

就比如丞相、宰相这一关怎么过?

 

作为接任守成之君的皇帝,谁能够动的了宰相这个职位?

 

也就唯有像朱元璋这样自已杀出来的开国皇帝才能做出这样的事情出来。

 

【而军机处又要配套的密折转奏制度进行使用】

 

【密折制度在康熙年间就已经开始使用,但仅限于少数亲信,这些亲信可以直接给皇帝上奏,如果说过去上奏需要逐级上发,并且逐级留副本,交由众多官员一起讨论奏报】

 

【那么密奏制度就变成了皇帝和心腹们直接发微信了】

 

【谁也不知道你在密奏里面跟皇帝说了些什么东西,又是谁跟皇帝说的】

 

【密奏不但提高了官员的上奏效率和上奏速度,也极大拓宽了皇帝的信息来源】

 

【群臣们无从知晓皇帝到底掌握了什么信息,又或者谁在私底下其实告了他们一状】

 

【密奏制度使皇帝掌握了最大的不对称,即信息不对称,谁也不知道皇帝对于官员们了解到了什么地步,他们上报的消息如果隐瞒,皇帝是不是早就知道了事情的原委】

 

【这就让百官在上报的时候大部分只敢老实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