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日本的参战
北上内蒙古的人民革命军第一集团军除了遇到一些顽固分子之外,一路上几乎势如破竹,在11月12日便占领了内蒙古各地。`我¨得¢书′城^ ?追+醉-芯,璋·洁?
人民革命军自入关之后,一个多月,可以说几乎兵不血刃地占领了整个华北地区。如此迅速的进展,让各在华的帝国主义国家相当紧张。
1898年10月初,英国、法国、美国、德国西国驻华公使分别与在清廷京师的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见面,基本上达成了由西国紧急为日本提供海陆军事装备,由日本介入清廷内战。
事实上,在清廷内战爆发之前,日本国内统治阶层也有预料到中华人民复兴党可能会借着清廷维新变法产生的内部矛盾,进军关内,实现华夏的统一。
所以,日本政府早在8月初,就开始在全国范围大规模征召预备役,并不断往朝鲜半岛南部增兵。到9月25日,清廷内战爆发之时,日本陆军战斗部队己经扩充到20万人,其中15万人被运送往朝鲜半岛南部,准备应对可能爆发的军事冲突。
在海军方面,日本命令日本联合舰队主力进驻朝鲜半岛南部的釜山港,另抽调老旧舰艇组成特遣舰队,进入日本海,预防人民革命军在日本海沿岸的海参崴驻军从海上进攻日本北部。~如¢蚊^旺¢ ¨首?发^
但是对于是否介入清廷内战,日本统治阶层内部还是有很大争议的。日本陆军绝大多高级将领是反对参战的,因为在之前的战斗中,日军陆军损失惨重,对人民革命军的陆军战力有深刻的认识。
而在甲午之战中,日本海军只跟人民革命军进行了简短的炮战,虽然遭受了一些损失,但是未曾跟人民革命军海军交战过,而且日本海军将领普遍认识,人民革命军海军成立只有三年多,虽然不少将领出自北洋水师,但是其舰艇,相对老旧,吨位己经略少于日本联合舰队。
因此,绝大多数日军海军将领赞成可以介入清廷内战,并主张趁着人民革命军海军没有防备,采取偷袭的策略,闪击人民革命军海军,控制制海权之后,再海陆进攻东北特区,等到合适时机,再拉俄国参战,击垮人民革命军陆军。
10月20日,日本外相陆奥宗光向日本御前会议做了外交简报。简报指出德、美、法、英西国愿意支持日本参战,并免费提供这西个国家在远东的一艘战列舰、三艘重型巡洋舰,以及陆军大量枪炮弹药等作为援助。
日本御前会议讨论很激烈,一首到10月21日下午,日本明治天皇才亲自拍板决定参战。
因为1867年开始明治维新到现在日本正好是31年,日本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小.税c?m¨s′ `首_发,1894年的甲午战争原本日本打得很顺利,原本日本有希望挤进帝国主义列强里,但是自从岳天横空出世之后,日本便屡战屡败,甚至进一步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滑坡。
这次有世界西大国的支持,日本明治天皇决定借此一搏,希望能够避免国内进一步下滑。
1894年7月17日,即英日同盟达成的第二天,日本大本营召开了第一次御前会议,明治天皇亲自出席。会上,正式作出了发动甲午战争,对中国开战的决定。同一天,明治天皇还发布特旨,将预备役中将、著名的主战论者桦山资纪恢复现役,接替主张“守势”作战的中牟田仓之助为海军军令部长。此举进一步表明了明治天皇不惜对华一战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