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轩辕 作品

第99章 营口收复战

 营口地区地处辽东半岛北端,西临渤海,东接峻岭,中部平原为南北交通的咽喉要塞,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1^5~1/t/x/t`.~c?o^m+在营口地区发生的战争不下百余次。1858年,清政府在天津与英国签订了《中英天津条约》,根据该条约的规定,牛庄等地被开埠为通商口岸。1861年,英国首任驻牛庄领事托马斯·泰勒·密迪乐在实地考察时发现,辽河淤塞情况严重,大船难以通航到牛庄,因此强行要求改在牛庄下游的没沟营(即营口)为通商口岸,以营口代替条约上的牛庄。 

 一八九五年的营口作为东北唯一的通商口岸,己经开通商三十多年,在这里设立了山海关税务司,负责人是英国人许妥玛。日军占领营口之后,尝试要在营口另立海关,试图接管山海关税务司公署办公厅舍和关员寓所。不少西方国家在这里驻扎海军军舰和士兵,以保卫这些列强在东北的侵略利益。比如在日军攻打营口期间,美国借口“保护侨民”派出闯入营口港的“海燕号”蒸汽型铁甲舰。这艘美国军舰排水量892吨,10名军官和112名士兵,装备4门6英寸炮,2门3磅炮,1门1磅炮,2门37毫米炮,2门加特林机枪。?幻.想-姬, \耕+薪,最_全*除此之外,英国也有一艘军舰“火炬号”号。 

 不过英美在甲午战争时,对中日态度不太一样,英国当时在中国获得的侵略权益最多,势力范围也最大。为了维护自己在东亚的既得利益,保持其优势地位,英国的主张是“维持现状”,英国在甲午战争中不过分限制日本,同时又不希望清政府因过分削弱而垮台。甚至在日军进攻营口之时,由在此躲避战火的英国领事馆苏格兰长老会传教士、医生司督阁等中外人士发起,在营口租用一家中国客栈开办了简易的红十字医院。日军攻陷营口时,司督阁医生等人在红十字医院门口挂上“英国居民”和“外国教会”的牌子,并插上红十字旗帜,使滞留在医院内的清军伤员得到保护和救治。战争期间,营口红十字医院共收治伤兵1000多人。 

 基于英国的中立与善举,在发动收复营口战役之前,岳天派了人前往营口与许妥玛取得联系,希望通过山海关海关与英国驻华公使欧格纳取得联系,并表示若进攻营口的话,会保证营口的外国人的安全。*0~d^i*a′n′k-a?n¨s¢h_u′.?c\o!m·许妥玛接到岳天的来信之后,作为清政府的海关雇员,情感上还是倾向于中国,于是很快给了岳天回信,答应尽快帮忙协助联系英国驻华公使,并告知了岳天的营口日军驻军情况。 

 从海城、辽阳等地出发的人民革命军要进攻营口,必然要先攻占牛庄。牛庄地处海城市西部,背靠太子河,东临海城河,西通锦州、山海关,南联营口、田庄台,为营口、田庄台的后路,是原来清军运送粮饷兵械的要道。此时驻扎着日军第一师团第一旅团5000多人驻守,该旅团原旅团长乃木希典在三个月前岫岩南部药山阻击战被金州军击毙,第一旅团原大部分官兵也在药山阻击战中伤亡殆尽,现在主要由日军第二轮征召的预备役士兵组成,旅团长由冢本胜嘉少将担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