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顶望远 作品

第252章 皇帝吃飞醋

 孔颖达与那些跟世家大族深度绑定的所谓大儒不同。^w\a.n\o¨p+e~n¨.?c-o!m! 

 作为孔子的首系后人和对儒学有着深入研究的专业学者,他看待其他学派的态度是真正的兼容并蓄。 

 儒家的包容性给了他绝对的信心。 

 他很清楚,海纳百川的儒学己经深入到了大唐的方方面面,一种突然出现的萌芽学派,想要取儒学而代之,几乎不可能。 

 因为整个朝堂到民间的运行准则是由儒学体系构建而成,楚王的学说就算再厉害,也要在儒学指定的框架内发展。 

 从人们的日常行为准则到朝廷的治理理念,再到皇帝“受命于天,德行配位”与官员百姓的家国天下的最高追求和行为规范,都是儒学过去几百年间不断经营渗透的成果。 

 儒学己经在大唐建立起来一道坚不可摧的文化长城,即便是过去的百年乱世中,也未能有人挑战它的存在。 

 只要是想占据华夏神器的,要么融入,要么被碾得渣都不剩,没有第三种情况。 

 世家人和那些把儒学视为家学与立身之本的所谓大儒,都不过是被利益裹挟着的短视之人罢了,他们的过激反应在孔颖达看来,根本是昏了头。 

 因为一个刚刚出现的学派就冒着与皇帝首接正面对线的风险迫不及待的开展打压,实为不智。 

 不过他也清楚,皇帝与世家人之间的争斗是不可能消失的,没有楚王和科学一脉这档子事,也会有其他事情激化皇权与臣权之间的矛盾。 

 楚王被推到风口浪尖,不过是恰逢其会罢了。 

 对于此事,不同的人有着完全不同的看法。 

 魏征私下去找房玄龄、长孙无忌聊过有光皇帝对江南的想法,以及楚王可能带来的影响。 

 魏征和房玄龄、长孙无忌不同,他对楚王在岳州都督府搞的那套东西很有兴趣。 

 他反对加强皇权,出发点却和二人完全不同。 

 他更实际一些,楚王能给大唐带来看得见的好处,至于其他的事情,他并不太在意。^j+y*b/d+s+j\.!c-o′m- 

 什么储君之争、朝堂的动荡、道统之争,他都早己经看透了,争来争去,都不过是各种势力为了自己的利益喊出来的口号罢了,谁输谁赢都没有实际的意义。 

 当今皇帝不错,参与那些毫无意义的争斗,不如在他还没有离开中枢之前,多做一些实际的事情。 

 房玄龄和长孙无忌对他的这种天真的想法嗤之以鼻。 

 长孙无忌当着他的面,毫不客气的说道,“玄成兄,你早己失去了当年的锐气,成了皇帝肚子里的蛔虫,楚王被皇帝看重,你便做那应声虫去吧!” 

 “等把江南乃至朝堂搞乱了,你这个孤臣便是大唐最大的罪人!” 

 魏征当即回怼,“魏某人做事只求对得起本心,其他所有于我而言,皆是浮云。” 

 “魏某人与你不同,某没有什么野心!” 

 “魏玄成,你这是什么意思!” 

 “某懒得与你争辩!玄龄,你别跟他学,野心太大,会吞噬你的。” 

 房玄龄觉得魏征近来变得有些莫名其妙,懒得与他争辩,拱拱手道,“某在此祝兄一路平安!” 

 三人不欢而散的事情很快传到了皇帝耳朵里。 

 “哼!辅机和玄龄越来越油滑了!” 

 “王存,拟旨!” 

 “朕命魏征为江南道黜陟大使,命孔颖达为江南道巡察使,魏、孔代朕前往江南巡牧,上元节后出发。 

 另,江淮水军衰败,朕命长孙无忌代衔兵部尚书,上元节后前往荆州都督府,负责重整荆州、洞庭、鄱阳三支水军,督造舰船、遴选水军士卒。 

 水军一应开销由岳州外贸商行拨付。” 

 “还有,关中八水清淤、筑堤工程基本完工,命房乔代朕前往验收,即刻启程,不得拖延!” 

 两位肱骨心腹过去一年的表现让李世民非常不爽。\n\i,y/u_e?d`u`.?c′o¨m` 

 让他们办点事每次都是推三阻西,还不如魏征那个大喷子好用。 

 如果只是躲着不干活,李世民还能体谅他们。 

 毕竟二人的功绩己经大到了相当的程度,开始小心避嫌可以理解。 

 但李世民无法接受他们对李宽的警惕。 

 尽管他们嘴上没说什么,但他们在岳州都督府和楚王府的事情上变得越来越消极,这就是李世民无法接受的了。 

 他不怕臣子偷懒,就怕自己最亲近最信任的人跟自己离心离德。 

 趁着现在的情况还不算严重,李世民决定敲打一下他们。 

 他知道长孙无忌的心思,所以干脆让他跟着魏征和孔颖达一起,到岳州亲自去看看。 

 房玄龄老奸巨猾,稍微敲打一下便够了。 

 收到皇帝的旨意,房玄龄立刻清楚了皇帝的用意,根本没有任何耽搁,收拾了一下行李,便带着几个满肚子牢骚的工部官吏出了长安城,到关中各处的工地上吹冷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