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顶望远 作品

第019章 不上套

 李宽在别院转了一大圈,有种想要打劫军器监和将作监的冲动。!微′趣+晓+税-网. +唔_错~内?容′ 

 大唐对匠人的管理制度不算严格,没有明确的户籍区分,采用的是征用匠人给官府经营的工场服徭役的方式,也就是所谓的番匠制度。 

 接受官府征召的匠人需要每年服役二十天,听着时间不长,工匠甚至可以花钱请人代役,但实际操作上,往往因为匠人的数量不多,高级匠人的数量更少,绝大部分的职业工匠需要在官府长期工作。 

 这就让朝廷形成了对高技术匠人的事实垄断,散落在民间的工匠除了一些技术含量不高的工种,稍微有些专业技术的匠人都是各地豪族手里的宝贝疙瘩,李宽想要名正言顺的招募大批的工匠,根本不现实。 

 尤其是过去几年的大规模战争,朝廷几乎把民间技艺精湛的工匠都集中到了长安附近,李宽在岳州招募工匠,还是靠着威逼利诱,从西大家族手里抢来的。 

 没人,李宽就是有外挂都没用。 

 这也是他在别院不惜成本的办学的重要原因之一。 

 靠山山倒,靠人人跑,与其寄希望从外面招人,不如自己培养。 

 只不过这个人才培养的过程注定很长,投入很大。 

 “还是得从李二同志身上想办法啊!” 

 面对缺人的现实,李宽把目光投向了长安方向。_6·吆¢墈/书\网, *追¨醉^鑫/璋,踕. 

 大唐搞定吐谷浑之后,未来几年便没有大的战事了,他或许可以从李二身上薅羊毛。 

 不过他那个便宜老爹也是个无利不起早的人,从他手里要人,难度不小。 

 李宽去看了看水匪的安置情况。 

 按照他定下的规矩,王府别院的雇工家庭,每户可以免费得到三间房和五亩的承包地,但前提是他们需要和王府签订至少十五年期的雇佣合同。 

 到期不续约的,王府会收回承包地。 

 雇工除了自己种地,还要接受王府的调遣做些其他的工作,这些工作是没有固定收入的,王府按照出工数量给予少量的补贴。 

 想要提高收入,雇工需要接受专业技能培训,参加王府半年一次的技术考核评级,只要能通过初级技工考核,雇工就能进入工坊,拿到相应的工资报酬。 

 雇工家庭原本的口分田和永业田要低价转让给王府,他们的赋税徭役由王府承担,但田地收入和产权也跟他们无关了。 

 这种周扒皮似的管理方式和土地兼并,放到后世是严重挑衅劳动法和刑法的存在,但是在大唐,这就是种纯粹的慈善行为。 

 好坏都是对比出来的。 

 相较于外面那些地主豪绅对百姓的压榨,以及天灾人祸带来的朝不保夕,楚王府给出的待遇简首好的不能再好了。·0!0·小`税/惘* +醉~薪+彰^結?哽*辛*哙- 

 无他,在这时候的人看来,投献是一种很正常的事情。 

 投献到世家豪族名下,就是世世代代给人当牛做马,除了相对稳定,没有任何出路,但依旧有大批的百姓选择放弃户籍,成为士族门阀统治的逃民隐户。 

 吃人的封建社会可不是形容词,哪怕是在强盛的唐朝,贞观之治的盛世之初,百姓仍然是任人宰割的鱼肉。 

 历史上的记载是一回事,亲眼所见又是另一回事。 

 这种事情李宽见过太多了,一路南下走过来,途经各地,所遇豪族手中哪个不是豢养着大批的脱籍人口来牟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