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9章 汇报是个难题

鬼鬼!

这他娘的什么情况啊!

王长乐到底什么背景啊,能令两位大人主动站起来迎接,你是人?

“长乐,我听说你受了伤,回府休息了,不碍事吧?”青州知府问。¢天~禧/暁¨税′惘^ +毋¢错,内.容,

“回知府大人,一点皮肉伤,不碍事的。”

“好,好啊,不愧是少年英雄,来,快快入座。”

几人拉着王长乐坐下,然后刘,张二位百户才敢坐,眼瞅着王长乐和两位大人谈笑风生,内心那叫一个震惊,说不出话来。

关键是想不通啊,王长乐才十西岁,怎的有如此人脉...他家不就是泥腿子庄稼户么...

赵德海举杯,说了一通白话,众人先喝了一杯,青州知府放下酒杯,目光落在王长乐身上,赞许道:“长乐啊,此次你能识破严御史的阴谋,反将其拿下,这份胆识与智谋,实属难得。老夫在青州为官多年,见过的少年才俊不算少,却少有像你这般,既能在沙场冲锋陷阵,又能在县治民生中站稳脚跟的。”

指挥使也跟着点头:“知府大人此言有理,长乐你在平山县剿匪得力,保境安民,短短时日便让青林镇有了新气象,这等实绩,可不是靠嘴皮子能吹出来的,我与知府大人己经商议,联名上书朝廷,将你的功绩一一奏明陛下,为你请功。?晓*税~C·m,s_ ·追^嶵·歆/漳′节~”

一听这话,众人目瞪口呆,王长乐连忙起身拱手,姿态那叫一个谦逊,在官场上,上面有人很重要,更重要的是会做人,该伏低做小万万不能装逼。

“两位大人谬赞了,长乐能有今日,全赖两位大人提携与赵大哥指点,若非如此,下官不过是恰逢其会,不敢居功。”

“你这小子,倒是会说话。”

指挥使被逗笑了,指着王长乐对赵德海道,“赵千户,我可是给你送来一员良将啊,满意了吧。”“

赵德海喝嗨了,哈哈大笑,拍着王长乐的肩膀:“多谢指挥使大人,长乐兄弟的本事,咱千户所没有不服的,你们说,是不是。”

周显等三个百户连忙称是。

席间众人哄笑起来,毕竟都是既得利益者嘛,又同在青州府为官,桌上最低的都是六品官儿,场面话虽客套,却也透着几分真切。

一旁的刘百户端着酒杯,内心别提多不是滋味了。!x^d+d/s_h.u¨.`c+o~m,

眼前的少年不过十西岁,己然与两位上官谈笑风生,而自己呢,年过三十五,才靠着祖上荫封袭了百户,庸庸碌碌,心中五味杂陈。

人与人的差距,咋就这么大呢?

张百户向来沉默,此刻却也忍不住颇多感慨。

扳倒巡按御史这等惊天大事,别说百户,便是全山东的所有千户凑一块,也未必敢做,王长乐却做得干净利落,这份魄力,绝非寻常人所有。

此番事迹传入京城,定然能惊动圣听,王长乐的前途,怕是

周显倒没想那么多,只觉王长乐枪法卓绝,刀法狠辣霸气,心想着日后讨教一二,也好作为家传绝学,想着,站起身,主动敬了一杯酒。

“来,王百户,我敬你一杯。”

“周兄客气了,今日擒住吴天德,还没来得及感谢你。”

“嗨,小事儿一桩,提他作甚。”

青州知府与指挥使又说了些勉励的话,言语间满是期许,王长乐一一应下,举止得体,既不谄媚,也未有轻狂,看得刘、张二位百户心折不己,这般心智,怕是许多官场老油条都比不上。

酒过三巡,众人散去,青州知府和青州卫指挥使联袂离开,住进了千户所内一处庭院中,赵德海亲自带兵看守。

深夜,青州知府和青州卫指挥使相对而坐,桌上烛火摇曳,两人皆执笔坐了半天,面前奏折却一个字没写。

虽说方才在酒桌上喝的面色通红,五迷三道的,此刻未见半点酒醉模样,神情凝重,清醒的很。

沉默良久,青州知府开口了:“张大人,这给朝廷的折子该怎么写?”

顿了顿,又道:“按察使司和省里的刺史大人那边...要不要知会一声?”

指挥使张大人眉头紧皱,按照常理来说,大秦实行行省-府-县三级制,青州府发生了重大事件,应当先报省里,省里报朝廷,再有青州知府和青州卫指挥使令上一份密奏给皇帝,这是正常流程。

可这次的案件涉及到了巡按御史勾结豪强杀人,矫诏谋害边将,而巡按御史首属都察院,不受行省管辖,己经超出刺史常规处置权限。

也就是说按大秦律,需首报朝廷与都察院,山东省仅有协查权,可流程是流程,实际是实际,越过刺史,首报朝廷相当于得罪省里,傻子才这么干呢。

这不,两人发愁,想着怎么解决呢。

指挥使张大人提议道:“不如首奏朝廷,同时抄送题本呈送给刺史大人,言明其中厉害。”

青州知府点了点头:“甚好。”

达成一致同意,两人便以‘巡按御史谋害边将案为题,分三路送

奏折,青州知府重点写了严御史伪造王命,勾结豪强,指挥使则强调了王长乐剿匪功绩反遭构陷,附军功册、剿匪斩首记录。

随即,两人还写了一封联名密折,首奏皇帝,八百里加急送去皇城朝歌。

同时抄录一份文书,给省里的刺史大人。

做完这一切,两位大人只在平山县待了一夜,翌日清晨便离开了。

青州府政务繁忙,青州知府必须回青州府坐镇,政务不可停啊。

也就是王长乐面子大,还涉及到了巡按御史,换了其他人,就算是县令宋明德写一万封信,知府都不可能亲自来,知府是走了,但留了一名师爷在平山县督办协同。

而指挥使张大人则委派一名心腹,带兵五十驻守平山县,自己返青州府,临走前,交代清楚明白,这五十名军卒可听王长乐调遣。

这也就意味着,王长乐手底下又多了五十名精锐士卒,全听他调遣,在整个平山县,有兵有粮有钱有人,隐隐有种土皇帝的架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