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谋划
时间回到几天前。
江予辰窝在江南区一间藏在咖啡店后头的共享办公室里,面前的笔电屏幕上定格着一行字:
“anthropic完成b轮融资,估值4亿美元。”
江予辰静静地盯着那行字,像是在确认什么。他太记得这家公司了。上一世,《财富》杂志头版还特意写过:“anthropic:ai领域的spacex。”六百亿美元市值,后来居上,甚至超越了openai,成了硅谷最受追捧的独角兽。
他还记得那阵子推特上刷屏的段子——
“你们知道ftx崩盘前最后一笔投的钱是哪家吗?就是它。”
“错过了openai,不要再错过anthropic。”
不过那都是两年后的话题。现在,2021年,这家公司还只是圈内人才知道的低调新锐,冷清得仿佛还没被市场发现的秘密宝藏。
咖啡已经有些凉了,他抿了一口,手指在桌面有一下没一下地敲着,脑子里逐渐浮现一个大胆的计划。
江予辰这几天都在翻着学术杂志,不是学习,而是找人。
他终于在一个旧的学术期刊数据库里翻到了那个熟悉的名字:
“kyu-shik choi”|崔圭植,前麻省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实验室访问学者,曾参与j.h. chiang教授主持的“神经网络与音频生成模型”专题研究。
j.h. chiang,这个名字对于他来说实在太熟悉了——正是前世自己的父亲。江教授,那个永远在厨房灶台边聊“系统动态性和声音曲线建模”的工程狂人。
他记得自己还在读高中的时候,曾在后排听过一场父亲的讲座。老爸讲到兴奋处会拍着桌子:“我那位韩国学生总说‘音频建模将替代逻辑推理’,你看现在,还真有点道理。”
那位学生是谁?答曰:崔圭植。
在硅谷做过风投金融科技顾问,最近几年又转型做跨境基金注册和spv(特殊目的公司)结构搭建。手腕很活,身段很软,是那种在复杂资本和监管边缘游刃有余的圈内高手。
江予辰在linkedin上发出一封私信:
“您好,我是音乐科技方向的一名在韩研究者。很久以前我听过j.h. chiang教授在加州的一场公开课,他曾特别提到过您,说‘有个来自釜山的学生对ai语音合成的偏执令人惊讶’。最近我也在研究音频生成的可能性……有机会能请您喝杯咖啡聊聊吗?”
不到两个小时,崔圭植回了:
“哈哈,您居然知道这个梗?j.h.那老家伙是我人生最重要的老师之一。你既然在釜山,那来海云台吧,我有家常去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