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大纲85
守得初心,方见曙光拒绝国外团队的第二天,谢长晏刚到研究院,就被院长叫到了办公室。院长手里捏着国外团队发来的二次合作函,眉头微微皱着:“对方这次把合作条件提得更高了,不仅愿意投入资金,还承诺共享他们的新能源实验室资源,但核心技术的归属权,还是不肯让步。”
谢长晏接过函件,快速扫过上面的条款,指尖在“核心技术需由双方共同持有”那行字上顿了顿,语气坚定:“院长,就算条件再优厚,核心技术也不能让出去。咱们花了这么多时间突破氮化铝在新能源电池的应用,要是把技术拱手让人,以后在这个领域就只能跟着别人走,没法掌握主动权了。”
院长点点头,把函件放在桌上:“我也是这个意思。院里已经决定全力支持你们,后续需要的科研经费、设备,咱们优先调配。不过你们也要做好准备,国外团队说不定会用其他方式施压,比如联合一些企业限制咱们的原材料采购。”
从院长办公室出来,谢长晏直接去了实验室。鱼灼音正盯着电脑屏幕上的试验数据,眉头拧成一团。看到谢长晏进来,她连忙招手:“长晏,你快来看看,咱们之前做的电池循环寿命试验,数据有点波动。本来能稳定循环1200次,昨天换了一批电解液后,反而降到了1050次,不知道问题出在哪。”
谢长晏凑到屏幕前,手指划过数据曲线:“会不会是电解液里的添加剂和氮化铝电极不兼容?咱们之前用的是进口添加剂,昨天换成了国产的,可能成分上有细微差别。”他转身从试剂架上取下两瓶添加剂,“今天咱们分两组试验,一组用进口的,一组用国产的,再对比一下电极表面的微观结构,应该能找到问题。”
团队成员立刻行动起来,实验室里很快响起了仪器运转的嗡嗡声。谢昀庭放学后来到实验室,看到大家都在忙碌,便安安静静地坐在角落,拿出自己的笔记本,把昨天听鱼灼音讲的“电池循环寿命”知识点记下来,还画了个简单的电池结构图。
傍晚时分,试验结果出来了。用进口添加剂的电池,循环寿命稳定在1220次;用国产添加剂的,最高只有1080次。负责微观观测的小林指着显微镜下的图像说:“你们看,用国产添加剂的电极表面,有细微的腐蚀痕迹,这应该就是导致寿命下降的原因。”
鱼灼音叹了口气:“进口添加剂成本太高,要是长期用,咱们的电池性价比就没优势了。可国产的又达不到要求,这可怎么办?”
谢长晏沉默了片刻,突然想起谢德辉之前提到的老匠人:“对了,爸上次说老匠人烧陶瓷时加的矿石里有稀土元素,说不定咱们能从天然材料里提取添加剂?既能降低成本,又能避开进口依赖。”
第二天一早,谢长晏就带着团队去了老家的山村。老匠人听说他们要找能改良材料的矿石,立刻领着他们去了后山:“咱们这后山有片红土层,里面掺着不少‘火石’,烧陶瓷的时候加一点,烧出来的东西又硬又耐高温。你们可以挖点回去试试。”
团队成员立刻采集了红土和“火石”样本,当天就带回了研究院。经过检测,“火石”里含有丰富的镧、铈等稀土元素,还有一种罕见的硅铝酸盐化合物。鱼灼音试着从“火石”里提取出化合物,加到国产电解液里,再做电池试验。
三天后,试验结果出来了。加了天然提取物的电池,循环寿命不仅恢复到了1200次,还因为硅铝酸盐化合物的作用,充电速度提升了15%。实验室里一片欢呼,小林激动地拍着桌子:“太好了!咱们不仅解决了添加剂的问题,还让电池性能更优了!这下再也不用依赖进口添加剂了!”
可没等大家高兴多久,新的麻烦又来了。华宇电子的负责人突然找上门,脸色凝重:“谢教授,鱼小姐,咱们之前谈好的氮化铝材料供应,可能要延迟了。国外一家矿业公司突然提高了他们手里碳化硅的价格,还跟几家物流公司打招呼,不让他们给咱们运输原材料。他们说,要是你们愿意把新能源电池的技术共享出来,就恢复正常供应。”
鱼灼音攥紧了拳头:“这明显是国外团队在背后搞鬼!想用原材料卡咱们的脖子。”
谢长晏却很冷静:“他们越是这样,咱们越不能妥协。华宇那边,咱们先协调一下,把之前加工好的氮化铝材料优先供给你们,保证你们的生产线不停工。另外,我已经联系了咱们省内的几家矿业公司,他们手里有碳化硅储量,就是开采技术不太成熟。咱们可以派技术人员过去指导,帮他们提高开采效率,这样就能解决原材料问题了。”
接下来的一个月,谢长晏和鱼灼音兵分两路。谢长晏带着技术人员去省内的矿业公司,指导他们改进开采设备,优化选矿工艺。一开始,矿业公司的负责人还担心技术不过关,可看到第一批开采出的碳化硅纯度达到96%,比之前提高了8个百分点,立刻拍板跟研究院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
鱼灼音则留在实验室,带领团队优化电池生产工艺。他们把从“火石”里提取的添加剂批量生产出来,还改进了电极涂层技术,让电池的能量密度又提升了10%。期间,国外团队又多次发来合作邀请,甚至提出愿意用专利授权来换技术,都被谢长晏和鱼灼音拒绝了。
这天,实验室突然来了一群客人——国家新能源产业协会的专家。他们听说研究院在氮化铝电池领域取得了突破,特意来实地考察。鱼灼音带着专家们参观了电池生产线,展示了循环寿命、能量密度等关键数据。当专家们看到电池在-20c的低温环境下,充电30分钟还能达到85%的容量时,都忍不住称赞。
协会会长握着谢长晏的手说:“你们做的这项技术,不仅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还为咱们国家的新能源产业开辟了新方向。协会决定把你们的技术纳入‘国家新能源重点推广项目’,后续会帮你们对接更多车企、储能企业,加快技术落地。”
消息传到国外团队耳中,他们彻底放弃了施压。没过多久,一家欧洲的汽车企业主动联系研究院,希望能引进氮化铝电池技术,还愿意支付高额的专利授权费。谢长晏和鱼灼音经过商议,跟对方签订了授权协议,但明确要求对方不能将技术转让给第三方,还要优先采购国内的原材料。
半年后,搭载研究院氮化铝电池的新能源汽车正式上市。这款车续航里程达到800公里,快充30分钟能充至90%电量,低温性能更是远超同级别车型,上市首月就卖出了1.2万辆。同时,研究院跟国内几家储能企业合作的“新型储能电站”也在甘肃开工建设,建成后能为周边20万户家庭提供稳定的清洁能源。
这天,谢长晏一家受邀参加新能源汽车的下线仪式。谢今禧看着红色的汽车缓缓驶出生产线,兴奋地拉着鱼灼音的手:“妈妈,这就是用咱们家研究的矿石做的电池吗?以后咱们是不是也能开这样的车去爷爷奶奶家?”
鱼灼音笑着点头:“是啊,以后咱们开着它去老家,路上不用频繁充电,很快就能到了。”
谢昀庭则拉着谢长晏的衣角,小声说:“爸爸,我以后也要像你们一样,研究新的电池技术,让汽车跑得更快、更环保。”
谢长晏蹲下身,摸了摸他的头:“好啊,爸爸和妈妈等着看你做出更大的成绩。不过现在你要先好好学习,打好基础,以后才能解决更难的科研问题。”
仪式结束后,谢长晏接到了谢德辉的电话。电话里,谢德辉的声音满是骄傲:“长晏,咱们村现在可不一样了!你帮着改进的碳化硅矿,让村里多了好几十个就业岗位,大家的收入翻了好几倍。村支书还说,要给咱们家送块‘科技兴村’的牌匾呢!”
挂了电话,谢长晏看着身边的鱼灼音,又看了看两个孩子,心里满是温暖。他想起一年前拒绝国外团队时的坚定,想起试验遇到瓶颈时的焦虑,想起团队一起熬夜攻关的日子,所有的辛苦都在这一刻有了意义。
回到研究院,谢长晏和鱼灼音又投入到新的研究中。他们发现氮化铝在氢燃料电池的质子交换膜领域也有应用潜力,要是能突破,就能进一步降低氢燃料电池的成本。实验室里,仪器依旧在嗡嗡运转,灯光下,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对未来的期待。
周末的时候,一家人回了老家。胡新芳做了满满一桌子菜,谢德辉拿出珍藏的好酒,非要跟谢长晏喝两杯。饭桌上,谢德辉看着窗外村里新修的水泥路,感慨地说:“以前总觉得科研离咱们老百姓很远,没想到你们研究的矿石,不仅能做高科技产品,还能让咱们村过上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