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命名草稿
(续)胡新芳推开房门时,最先映入眼帘的是窗台上摆着的那盆“月月红”——花瓣舒展着,艳红得像一团小火苗,叶片上还沾着细密的水珠,显然是刚浇过水。她愣了愣,这盆花是她年轻时最喜欢的品种,当年跟着谢德辉随军,行李里都不忘带着它的花籽,后来辗转搬家,花籽丢了,这念想也便压在了心底,没想到他竟还记得。
目光往下移,床头柜上放着一个红布包,解开来看,里面是一叠叠洗得平整的旧照片。最上面一张是她二十岁出头的样子,扎着两条麻花辫,站在槐树下笑,身后是穿着军装的谢德辉,眉眼间满是青涩。翻下去,有孩子们小时候的百日照,有谢长晏第一次背着书包上学的模样,还有去年全家在院子里拍的全家福。照片边缘有些微微泛白,却被保存得没有一点折痕。
“这些照片,我找了老战友帮忙,把以前模糊的都重新翻印了。”谢德辉不知何时站在了门口,手里还拿着一块叠得整齐的蓝布,“你之前总说,家里连张像样的照片都没有,现在好了,想看看的时候,就能拿出来瞧瞧。”
胡新芳捏着照片的手指微微发颤,眼眶有些发热。她转头看向谢德辉,见他手里的蓝布展开,竟是一件新做的斜襟棉袄,针脚细密,布料是她去年在集市上看中却没舍得买的灯芯绒。“你怎么……”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填得满满当当,那些积压多年的委屈,好像在这一刻松动了些。
“知道你冬天总怕冷,前阵子找隔壁张婶学的裁剪,做得不好,你别嫌弃。”谢德辉搓了搓手,有些不好意思地说,“电影票是后天下午的,要是你想去,咱们看完电影,再去街口那家馄饨铺吃碗热馄饨,你以前总说他们家的汤鲜。”
胡新芳没说话,只是拿起棉袄往身上比了比,大小刚刚好。她走到窗边,给那盆月月红又浇了点水,轻声道:“馄饨要加两勺辣油。”
谢德辉脸上瞬间绽开笑容,忙不迭地应道:“加,加两勺,再多给你加个荷包蛋!”
另一边,谢长晏一家已经抵达研究院。车子停在一栋红砖墙小楼前,楼前栽着几棵高大的梧桐树,叶子在夜色里沙沙作响。研究院的管理员王伯早已在门口等候,手里还提着一个暖水瓶:“谢教授,鱼小姐,孩子们一路辛苦了,我把房间都收拾好了,暖气也提前开了,暖和得很。”
谢昀庭从车上下来,好奇地打量着周围,小手紧紧拉着鱼灼音的衣角:“妈妈,这里就是研究院吗?有好多书吗?”
“是啊,这里有很多很多书,还有很多有趣的实验设备,等明天妈妈带你去实验室看看好不好?”鱼灼音蹲下身,摸了摸他的头。
谢今禧则被楼前花坛里的小彩灯吸引了,挣脱谢长晏的手就往前跑,嘴里嚷嚷着:“哇,好多小灯灯,像星星一样!”
谢长晏连忙跟上,生怕她摔着:“慢点跑,别撞到花坛边。”
一行人走进房间,里面是两室一厅的格局,客厅里摆着一张实木桌子和几把椅子,墙角放着一个老式衣柜,虽然简单,却收拾得一尘不染。王伯把暖水瓶放在桌上:“谢教授,房间里的被子都是新晒过的,有什么需要的,随时叫我就行。我就住在隔壁楼,晚上有事儿也能找我。”
“麻烦王伯了,这么晚还让您等着。”鱼灼音客气地说道。
“不麻烦,不麻烦,你们能来研究院,是我们的福气。”王伯笑着摆摆手,又叮嘱了几句注意事项,才转身离开。
谢长晏把行李搬进房间,鱼灼音则开始给两个孩子洗漱。谢今禧坐在小板凳上,看着镜子里的自己,突然问道:“妈妈,我们在这里住,能天天看到爸爸吗?爸爸会不会像在家里一样,晚上给我们讲故事呀?”
“会的,爸爸在这里也要工作,但每天都会陪我们吃饭、讲故事。”鱼灼音拿起毛巾,轻轻擦着她的脸,“而且这里还有很多小朋友,明天爸爸会带你们认识新伙伴,好不好?”
“有小朋友呀?那他们会喜欢我的粉色石头吗?”谢今禧眼睛一亮,又想起自己放在家里的石头,有些遗憾地说,“早知道就把石头带来了,我想给小朋友看看我的宝石。”
“等周末我们回家,就能看到石头了,到时候你可以带一块过来,跟小朋友分享。”鱼灼音安慰道。
洗漱完,谢长晏已经把孩子们的小床铺好了。谢昀庭抱着自己的小恐龙玩偶,乖乖地躺进被子里,谢今禧却磨磨蹭蹭的,拉着谢长晏的手不肯放:“爸爸,你还没给我们讲故事呢。”
谢长晏无奈地笑了笑,坐在床边,拿起一本《睡前故事》,轻声读了起来。故事里讲的是一只小松鼠找松果的经历,谢今禧听着听着,眼睛就慢慢闭上了,嘴角还带着浅浅的笑意。谢昀庭则听得很认真,直到故事结束,才小声问道:“爸爸,小松鼠最后找到松果了吗?它会不会冻着呀?”
“找到了,它还把松果分给了其他小动物,大家一起过冬,就不会冻着了。”谢长晏摸了摸他的头,“快睡吧,明天还要早起呢。”
等两个孩子都睡熟了,谢长晏和鱼灼音才回到自己的房间。鱼灼音靠在床头,看着窗外的月光,轻声道:“爸妈今天好像有点不一样,尤其是妈,之前总对爸冷冷的,今天看爸的眼神,柔和了不少。”
“爸心里一直惦记着妈,就是嘴笨,不会表达。”谢长晏坐在她身边,握住她的手,“这次我们出来住,也给他们留了些空间,或许他们能好好聊聊,解开心里的结。”
鱼灼音点点头,又想起白天在河边看到的那些石头,眉头微微皱起:“今天今禧捡的那些石头,我看着不像是普通石头,硬度比水晶还高,而且在阳光下会泛着淡淡的光泽,说不定是某种稀有矿石。明天我想去实验室检测一下,看看具体是什么成分。”
“好,明天我带你去实验室,正好也让你看看我们最近在做的项目。”谢长晏应道,“不过你也别太累了,照顾两个孩子已经够辛苦了,工作上的事,慢慢来。”
“我知道,放心吧。”鱼灼音靠在他肩上,心里满是安稳。
第二天一早,谢长晏先带着两个孩子去研究院的食堂吃早饭。食堂里已经有不少人了,大多是研究院的工作人员和他们的家属。一个穿着蓝色工装的女人看到他们,笑着走了过来:“这位就是谢教授吧?我是李工,负责实验室的设备维护,这两个孩子就是今禧和昀庭吧?真可爱。”
“李阿姨好。”谢昀庭礼貌地打招呼,谢今禧则躲在谢长晏身后,偷偷打量着李工。
“别害羞呀,阿姨这里有糖。”李工从口袋里掏出两颗水果糖,递给两个孩子,“等会儿吃完饭,阿姨带你们去看小仓鼠,实验室后面的院子里养了好几只呢。”
谢今禧一听有小仓鼠,眼睛立马亮了,接过糖,小声说了句“谢谢李阿姨”。
吃过早饭,谢长晏把两个孩子交给研究院的保育员,便带着鱼灼音去了实验室。实验室里摆放着各种精密的仪器,几个穿着白大褂的年轻人正在忙碌着。看到谢长晏进来,他们纷纷停下手中的工作,打招呼道:“谢教授好!”
“这位是我妻子鱼灼音,今天带她来看看,顺便检测一些样本。”谢长晏介绍道。
“鱼小姐好!”众人热情地回应。
鱼灼音拿出从河边带回来的一小块石头样本,交给负责检测的小陈:“麻烦你帮我检测一下这块石头的成分,尤其是硬度和微量元素。”
“好的鱼小姐,您稍等,大概半个小时就能出结果。”小陈接过样本,熟练地操作起仪器。
谢长晏则带着鱼灼音参观实验室,一边走一边介绍:“我们现在主要在做新型材料的研发,这种材料比传统材料更轻便,硬度也更高,未来可能会用于航空航天领域。你看这个设备,就是用来模拟极端环境,测试材料性能的。”
鱼灼音认真地听着,时不时提出一些问题,谢长晏都耐心地一一解答。两人讨论得投入,不知不觉半个小时就过去了。小陈拿着检测报告走了过来,脸上带着惊讶的表情:“谢教授,鱼小姐,检测结果出来了,这块石头的主要成分是碳化硅,纯度高达98%,而且含有少量的蓝宝石成分,硬度达到了莫氏9.2级,比普通水晶硬多了,是非常稀有的工业原料!”
“碳化硅?”鱼灼音眼睛一亮,“这种材料在半导体、新能源领域都有很大的用途,而且纯度这么高,要是能大规模开采,价值不可估量。”
“没错,不过我们得先确认河边的储量有多少,还要申请开采许可,不能盲目动工。”谢长晏冷静地说道,“明天我带几个人去河边实地勘察一下,看看具体的分布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