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大纲67
谢思槐的手被绳索勒得发红,雨水顺着他的额角往下淌,视线里的老槐树影子忽明忽暗。“爸,承安的枝桠快撑不住了!”他嘶吼着,声音被狂风撕成碎片。谢昭蘅抬头望去,只见“承安”西侧的主枝正以肉眼可见的幅度弯曲,树皮上已经裂开一道细缝,像是在无声求救。
鱼灼音举着伞跑过来,伞面被风吹得翻卷变形,她索性把伞扔在地上,从储物间抱来旧棉被:“用这个裹住树干!能减少风对树皮的摩擦!”谢长琴和林致远也跟着赶来,老两口虽已年过八旬,却依旧手脚麻利地帮着固定棉被。林致远的手在早年做木工时落下了旧伤,此刻被雨水泡得发肿,却死死攥着绳索不肯松开:“这树跟咱们家的孩子一样,绝不能让它倒!”
谢昀庭带着灰灰的狼孙和狼群冲了过来。狼群似乎察觉到了危机,围着两棵槐树转圈,发出低沉的呜咽声。“万物语”翻译器在谢昀庭怀里震动,屏幕上跳出一行行急促的文字:“狼孙说,风从西北来,要加固西侧;母狼说,树下的土松了,得用石头压!”谢昀庭立刻喊来谢思槐,两人冒着雨跑到后山搬石头,狼崽们也叼着小石子往树根处送,毛茸茸的身子被雨水打湿,像团沉甸甸的棉絮。
谢念槐正在外地给农户培训,接到家里的电话时,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她立刻结束培训,驱车往回赶,路上不断刷新着天气预报——这场暴风雨的等级还在升级,预计持续到后半夜。“师傅,麻烦再快点!”她拍着出租车的前座,看着窗外掠过的模糊树影,眼泪忍不住往下掉。她想起当年种下“承安”时,曾在心里许愿要让它长成比老槐树更挺拔的树,可现在,这棵承载着传承的树,却可能在风雨中夭折。
谢今禧此时正在航天局的指挥中心,屏幕上的卫星云图清晰地显示着家乡上空的暴雨云团。“主任,我请求临时休假!”她站起身,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我家的树快撑不住了,我必须回去!”主任看着她通红的眼睛,又看了看屏幕上的云图,最终点了点头:“注意安全,有紧急任务我再联系你。”谢今禧抓起背包就往机场跑,登机时,她给谢思槐发了条语音:“思槐,撑住,小姑马上回来!”
暴雨越下越大,老槐树的一根侧枝突然“咔嚓”一声断裂,重重砸在地上,溅起一片泥水。谢昭蘅看着断裂的枝桠,心脏像是被狠狠攥住。那根枝桠上,还挂着当年鱼灼音系上的红绸带,此刻红绸带被泥水浸透,耷拉在地上,像条受伤的红蛇。“别慌!”谢昭蘅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咱们分两组,一组守老槐,一组护承安,用木板把断裂的地方顶住!”
谢思槐立刻找来几块厚木板,和谢昀庭一起往“承安”的裂口里塞。木板被雨水泡得滑溜溜的,两人试了好几次才塞进去,又用铁丝牢牢固定。“哥,你看这里!”谢思槐突然指着“承安”的根部,“根须没露出来,还能吸水分!”谢昀庭凑过去看,果然,虽然地面的泥土被冲得有些松动,但粗壮的根须依旧牢牢扎在地下,像无数只手紧紧抓住大地。他立刻打开“万物语”翻译器,屏幕上跳出一行微弱的文字:“承安说,我能撑住,别放弃。”
凌晨三点,谢今禧终于赶到了小院。她刚下车,就看到风雨中忙碌的家人,立刻冲进雨里,接过谢长琴手里的绳索:“妈,您去休息,我来!”谢长琴摇摇头,固执地抓着绳索的另一端:“我陪着你们,这树看着我长大,我也得看着它挺过去。”谢今禧鼻子一酸,不再说话,只是用力拉紧绳索,手臂上的肌肉绷得紧紧的。
就在这时,村里的乡亲们举着铁锹、扛着木板赶来了。张大爷拄着拐杖,雨水顺着他的白胡子往下滴:“昭蘅,咱们村的人都来了!这树不仅是你家的,也是咱们全村的念想,绝不能让它倒!”乡亲们很快分成几队,有的帮忙加固树干,有的在树根周围堆沙袋挡水,有的则清理被风吹断的枝桠。雨声、风声、喊叫声交织在一起,却透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
天快亮时,暴雨终于渐渐变小。谢家人和乡亲们依旧不敢松懈,守在树下,直到太阳慢慢升起,金色的阳光穿透云层,洒在两棵槐树上。谢昭蘅松开绳索,走到老槐树下,轻轻摸了摸断裂的枝桠,眼眶突然湿润了。虽然有枝桠受损,但两棵树的主干依旧挺拔,树叶上挂着的水珠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像撒了一地的珍珠。
谢念槐也在这时赶回了家。她冲进院里,看到两棵树依旧站着,立刻扑到“承安”树下,抱着树干放声大哭。“承安,你没事就好……”她哭着,手指轻轻抚摸着树干上的裂痕,像是在安慰一个受伤的孩子。谢昀庭走过来,拍了拍她的肩膀,把“万物语”翻译器递到她面前,屏幕上跳出一行温暖的文字:“承安说,谢谢你回来,我会好好长。”
暴风雨过后的几天里,谢家人和乡亲们一起给两棵树做“康复治疗”。谢念槐带来了专业的树木营养液,一点点注入树干;谢思槐用航天材料做了个防护套,套在“承安”的裂痕处,防止雨水渗入;谢昀庭则每天都来给树“说话”,用“万物语”翻译器传递家人的关心;谢今禧则设计了一个智能监测系统,实时监测两棵树的生长数据,一旦有异常,立刻提醒家人。
林致远用断裂的槐树枝做了两个小木牌,上面分别刻着“老槐坚韧”和“承安不屈”,挂在两棵树的枝干上。谢长琴则在木牌旁边系上了新的红绸带,红绸带在风中飘动,像是在向过往的人诉说这场惊心动魄的守护。
一个月后,两棵树渐渐恢复了生机。老槐树的断裂处冒出了新的嫩芽,嫩绿的芽尖在阳光下格外显眼;“承安”的裂痕也慢慢愈合,树干上长出了新的树皮,像给树干披上了一层新的铠甲。谢念槐看着新冒出来的嫩芽,笑着对家人说:“你们看,它们比咱们想象的还坚强。”
这天,之前来的那些研究传统文化的学者再次来到了谢家小院。当他们看到两棵树不仅挺过了暴风雨,还长出了新芽时,都大为惊叹。“这就是‘长情’的力量啊!”领头的学者感慨道,“不仅是人在守护树,树也在守护人,这种相互守护的情感,才是最珍贵的传承。”学者们还带来了一个好消息——他们编写的关于谢家故事的教材,已经在全国多个省市的学校推广,越来越多的孩子开始了解并学习这份“长情”精神。
谢家人决定在两棵槐树下举办一场“重生宴”,邀请村里的乡亲们、保护区的巡护员、航天领域的同事们,还有那些因为教材而了解谢家故事的孩子们。宴会上,谢昭蘅站在两棵槐树下,看着眼前的人们,动情地说:“这场暴风雨让我明白,‘长情’不仅是家人之间的牵挂,更是人与人、人与树、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守护。以后,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就没有挺不过去的坎。”
孩子们围着两棵槐树,听谢昀庭讲树的故事,用小手轻轻抚摸树干上的纹路;乡亲们则聚在一起,聊着暴风雨时的点点滴滴,脸上满是自豪;保护区的巡护员带来了可可西里的最新消息,说藏羚羊的数量又增加了,还特意提到了“万物语”翻译器的功劳;航天领域的同事们则给谢今禧带来了新的任务,说要把飞行书包的技术应用到更多领域,让科技更好地服务人类。
宴会上,最热闹的要数谢思槐的“槐花导航”飞行书包展示。他操控着书包,在两棵槐树上空盘旋,书包底部的投影灯把“老槐坚韧,承安不屈”八个字投在树叶上,像撒了把金色的光。孩子们看得欢呼雀跃,纷纷围着谢思槐,问他能不能教自己做飞行书包。谢思槐笑着点头,说以后要在小院里开个“科技小课堂”,教孩子们做简单的科技小发明。
鱼灼音则在宴会上展示了《小院春秋》的最新手稿,里面记录了这场暴风雨的经过,还有两棵树重生的故事。她还特意画了一幅画,画里,老槐树和“承安”槐并肩而立,树下,谢家人和乡亲们围坐在一起,脸上满是笑容。“我要把这幅画放进时光胶囊里,”鱼灼音笑着说,“等五十年后,让后代们看看,咱们是怎么守护这两棵树,怎么守护这份‘长情’的。”
日子一天天过去,老槐树和“承安”槐长得越来越茂盛,枝桠交错在一起,像两把巨大的绿伞,为小院遮挡风雨。每年槐花开时,满院都是淡淡的花香,吸引着无数人前来观赏。孩子们在树下嬉戏打闹,老人们在树下喝茶聊天,年轻人则在树下拍照打卡,分享谢家的故事。 谢念槐的“长情槐”种植技术越来越成熟,不仅在国内推广,还传到了国外。有一次,她收到了一封来自非洲的邮件,邮件里,当地的农户拍了一张照片,照片里,大片的“长情槐”正在开花,农户们站在槐树下,脸上满是丰收的喜悦。邮件里还写着:“谢谢你,谢教授,是‘长情槐’让我们的日子越来越好,我们也会像你一样,把这份‘长情’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