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相忍为国

 崔元烈脸色骤变。`幻-想?姬/ `追?醉?歆/漳?踕- 

 苏清和的这番话过于诛心,再加上他对今天朝会上的局面变化毫无任何提前的预估,以至于准备不足下,竟是突然间被逼到了无比尴尬的境地。 

 先不提苏清和的质问,只说来自于皇帝的垂询,他就很难进行回答。 

 说自己对于相关的事情并不了解,底下的人此前没怎么汇报过地方上的这些积弊之事? 

 那他身为都察院的首席,九大阁臣之一,连手底下的人都掌控不住,让手底下的人轻而易举的瞒过了他的眼睛,他岂不是太不合格? 

 如此不合格的御史大夫,还适合继续坐在这个位置上吗? 

 尽管他今年己经八十八岁了,可这个岁数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如今身为阁老,总得争取爬到内阁首辅的位置上,再考虑告老还乡的问题吧? 

 但要说自己其实对于这些事情知之甚详,只是大周上下,各级官吏皆是如此,都察院如果真的严格行使监察之权,那恐怕七八成的官员都要因此而出事,大周将瞬间陷入到无人理政的一片混乱之中,这同样不妥! 

 即便事实真是如此,他也不能这么说啊! 

 因为苏清和质问的非常清楚,无论都察院是不想管、不敢管还是不愿管,都不应该在别人想管的时候跳出来不允许别人去管! 

 否则都察院、或者说他这位御史大夫,究竟意欲何为? 

 眼看着崔元烈一时之间有些进退维谷的样子,坐在龙椅上的吴璃没有继续让其难堪。 

 而是看向了勤政殿内的其他人,开口道:“诸位爱卿,苏卿方才所说的那些地方上的情况,是否普遍?官员以百姓为鱼肉,酷吏以刑枷为砧板,税监以田亩为铁秤,豪绅以地契为钢刀,胥吏以苛捐为银窖,牢头以黑狱为磨盘。这些都是不是真的?有没有夸大其词?” 

 听到皇帝当场复述了苏清和方才对于地方官吏的评价,勤政殿内的一众大佬们再次忍不住面面相觑起来。 

 这话可着实不好接…… 

 大周为了能让朝廷对于地方上的情况始终有足够的了解,要求三品以上的神都官员都必须有地方执政的经验。 

 如果没有地方执政的经验,那么在神都就别想真正的爬到高位。 

 所以此时站在勤政殿内的这些大佬们,尽皆在地方上为过官。 

 最次也当过县尊,大部分都当过城主,还有少部分是从郡守的职位上右迁神都的。?j!i.n-g?w+u\x¢s-.^c′o′m/ 

 过往在地方上执政的经历,让这些如今决定着大周政局走向的大佬们,其实非常清楚在神都之外、那片广袤无垠的土地上,底层百姓们到底生活在怎样的水深火热之中。 

 但面对着皇帝的询问,他们还是本能的不想给出真正客观的答案。 

 最关键的是,他们此时也搞不明白,怎么事情就忽然发展到了眼下这样的境地? 

 九江王吴启……其亲爹当初不是守旧派的旗帜吗?为何到了吴启这一代,居然在进神都的这一路之上,开始所谓的革除积弊了? 

 崔元烈之所以亲自出面弹劾吴启,主要的目地只是想提出一个比较有份量的警告而己。 

 藩王既然就藩了,那便老老实实的在地方上多子多福,这样对所有人都好。 

 一旦藩王有了别的想法,开始表现出本不该有的存在感,朝廷里的老大人们立时就会生出浓郁的警惕情绪。 

 再者说了,大家都不是蠢人,很清楚那些积弊的背后究竟站着什么样的力量。 

 为何革除积弊历来充满了困难和艰辛? 

 不正是因为积弊本身所代表的固有利益群体,太过强大吗? 

 在众人看来,或许崔元烈的做法有些过激,对九江王也显得不够尊重。 

 可这位九江王不过是上一任九江王的儿子而己,继承王爵才多久? 

 一个显得有些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年轻人,教训的狠一点也没什么关系。 

 谁不是这样过来的呢? 

 结果场间局势的发展却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之外。 

 皇帝突然传召了一个小人物进来,这让个小人物代替吴启面对崔元烈的弹劾。 

 如此也便罢了,偏偏这个小人物面对着当朝阁老,竟是丝毫没有畏惧,反而当着他们这些大佬的面,一番慷慨陈词,说的堪称是振聋发聩! 

 什么‘百姓饿死,积尸盈路’,什么‘卖妻鬻子犹不足够’,什么‘官员以百姓为鱼肉,酷吏以刑枷为砧板’。 

 最后更是出口成章,说什么‘臣本布衣,侍从于东武,苟全性命于偏僻之地,不求闻达于神都郡府’。 

 说什么‘凡革除积弊者,无不从流血而成!今大周未闻有为革新积弊而牺牲者,有之,请自臣始’。`墈`书·屋+ -免!废+岳′犊/ 

 这是不是太让人热血沸腾了点? 

 况且怎么就‘未闻有为革新积弊而牺牲者’了?二十年前的大将军余太安难道不是牺牲者吗? 

 还是你身边那位新任九江王的爹,亲自带队去抄家灭族的

呢! 

 说什么‘请自臣始’……要是较真的话,不应该是请自大将军始吗! 

 一众大佬们表情复杂的看着苏清和,脑海中则是不停的浮现起各种乱七八糟的念头。 

 而就在他们一时之间不知道该如何回答皇帝的垂询时,站在所有官员最前方的老者上前了一步,站到了余震、苏清和以及崔元烈的身旁。 

 正是大周内阁首辅,总领内阁机要的‘心镇山河’张太玄。 

 随着张太玄越众而出,勤政殿内的其他大佬们瞬间安定下来,目光自然而然的全都落到了张太玄的身上。 

 能看的出来,身为内阁首辅的张太玄,在其他官员的心里显然有着极高的威望。 

 朝着吴璃拱手行礼,张太玄沉声道:“回禀陛下,是真的,也没有夸大其词。鱼肉百姓的情况,在地方上确实颇为普遍,区别只在于轻重程度不同罢了。具体欺压的是否厉害,还要看地方主官是否方正。主官抓的紧,欺压的就轻。主官抓的松,欺压的就重。” 

 吴璃平静的问道:“怎么解决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