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守护者
寒冬来临之时,予安的作品入选了全国青年美术双年展。这次她提交的是在山区创作的系列画作,取名为《山间的色彩》。
展览在bj举行,全家人再次前往参观。在专业的美术馆里,予安描绘山区孩子和风景的画作吸引了许多观众驻足。那些质朴却充满生命力的画面,打动了许多人的心。
予宁像上次一样,主动当起了讲解员。但他这次的讲解更加成熟,不仅讲述画作背后的故事,还介绍了山区孩子们的生活和学习情况。
展览期间,一位艺术评论家找到予安,表示想为她的作品写一篇评论文章。他特别欣赏予安作品中的“真实与温度”。
“很多年轻艺术家追求技巧和新潮观念,但你的作品让我看到了艺术的本质——连接人与人的心灵。”评论家这样评价道。
这句话让予安思考了很久。她意识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不是单纯的艺术家,而是通过艺术搭建桥梁的人。
与此同时,予宁的安全教育也有了新的突破。他与一家科技公司合作,开发了一款安全教育App,通过游戏化的方式让孩子们学习安全知识。
“这款App里所有的场景都来自真实生活,”予宁在产品发布会上自信地介绍,“而且我们有一个‘安全问答’板块,有专业的安全工作者在线解答问题。”
令人惊喜的是,App上线后大受欢迎,不仅孩子们喜欢,很多家长也表示从中学到了很多之前忽略的安全知识。
予宁没有满足于此,他继续完善App的功能,增加了山区儿童安全专题,还贴心地提供了离线下载功能,方便网络条件不好的地区使用。
除夕前夕,予安和予宁的公益项目迎来了新的进展——一家基金会决定长期资助他们的“艺术与安全进山区”活动,这意味着他们可以帮助更多偏远地区的学校。
“明年我们可以去五所山区学校,”予安兴奋地计划着,“还可以培训当地老师,这样即使我们离开,教学也能继续。”
予宁点头附和:“我还要为每所学校做安全评估,帮助改善他们的安全设施。”
宋霆野和孟沅看着儿女热火朝天地讨论,眼中满是欣慰。这个军人家庭里的守护精神,正在通过下一代延续和拓展。
夜晚,予宁在日记本上写下:“守护不只是大人的责任,每个孩子都可以成为守护者。”
予安则在画本上勾勒新的构思:一群大小不一的手牵在一起,围成一颗心的形状,守护着中间的小树苗。
星光如水,温柔地洒在兄妹俩的脸上。予宁在梦中呢喃着山区孩子们的名字,予安的嘴角带着满足的微笑。
予宁站在新学期的教室里,目光扫过墙上贴着的安全宣传画,那是他和同学们一起完成的“校园安全小卫士”主题墙报。
“予宁,班主任请你去办公室一趟。”班长在门口喊道。
予宁点点头,整理了一下红领巾,快步走向教师办公室。他心里有些忐忑,不知道老师找自己有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