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恒 作品

第二千七百五十七章 长生不老

这一天。

 闻人升来到某处穿越者的治下。

 他们占据了南方某些岛屿,在这里建立起自己的根据地,而且经营高达十年之久。

 此时正是清晨。

 露珠在草叶上闪烁着晶莹的光芒,仿佛是大自然赋予这片土地的珍珠。

 村落中土着居民们,早早在鸡鸣声中醒来,开始了新一天的劳作。

 他们的生活因为那群穿越者的到来,早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一幕,闻人升似乎早就看到过,那还是在很久之前,同样是一处岛屿,同样是一群土着村民,因为现代人的改变而受益。

 在村落中心,一座由穿越者们曾经亲手搭建的风车水井。

 大风车正在缓缓转动,开始提水。

 几位妇女正在用风车汲水。

 她们的脸上洋溢着满足和感激的笑容。

 在岛上,打水是一个难事。

 因为岛上没有稳定的河流,更加可靠的是地下淡水。

 岛屿就像漏斗一样,将雨水装进去,将盐分排出去。

 而这些穿越者教会了她们如何打井,还教会了她们许多节省劳力的技巧。

 比如这架大风车。

 靠风车来排水,就是西方的手段,东方一直没有大规模用上。

 原因很简单,人力太便宜,便宜到比机械还便宜太多……

 “你们看,这井水多甜啊,以前我们要走好几里路去那处河边挑水,现在多方便。”一位年长的妇女感慨地说。

 另一位年轻的妇女点头附和:“是啊,以前岛上的老爷们从没想过我们,只有收税征兵拉夫子时才想到我们。”

 “只有南人老爷,他们才是真的好人。”

 她们的对话中充满了对穿越者的敬意和感激。

 当然在她们眼中,这些穿越者都是来自南洋的老爷。

 他们不仅带来了技术和知识,更带来了最为重要的尊重和平等。

 当然她们对此是诚惶诚恐的,不敢真的以为是平等。

 不过她们的孩子,开始有这种自觉了。

 虽然也很尊重南人老爷,但至少不会将自己当狗,而是当成学生、后辈。

 类似于读书人之间的平等一样。

 因为他们不似那些高高在上的老爷,总是索取而不知回报。

 大部分穿越者们总是面带微笑,耐心地教导他们,从不过分索取任何东西,并不会将他们当成奴仆和下人。

 阳光渐渐升高。

 百姓们开始进入田间劳作。

 许多人驾驭着新式农具,进入田地之间。

 在闻人升眼中,这就会产生一个矛盾。

 土地不需要更多的人了。

 此时,一位穿越者老爷,正与土着居民一起在田间劳作。

 他正在教导新式农具和耕作方法,这让村民们惊叹不已。

 这位穿越者正在向村民们展示如何使用新式的犁具,还有耕牛与驽马。

 “用了这种方法,每人每天就能耕50亩地!”

 众人顿时震惊了。

 现在还没有人意识到,这样一来,压根不需要这些百姓了。

 但很快他们就会意识到。

 人口之多,劳力价钱之便宜,以至于将牛马的生态位都给推掉了。

 这就是大明的现状。

 百姓使用畜力和机械的动力和需要,非常非常低下。

 所以说那些回来就搞工业革命的,是很不契合实际的。

 因为没有这个市场。

 除非自己强势占据一个地盘,一个人口少的地盘,重新塑造新的生产和消费关系。

 在闻人升看来这很简单。

 类似于玩游戏一样,先确定好出产和贸易换来的粮食总量,能供养多少人口。

 再从这些人口中将必须的农业人口划定好,接着就可以尽量用机械和马力来减少农业人口了。

 剩下的人口就投入到军事、工业、商业、娱乐行业、文艺教育等行业。

 总之就是先保证农产品满足总人口的供应,要保证农产品的兜底供应。

 搞定这一个后,万事就好说了。

 接着就是搞安全支出,将军事搞起来,将自己的地盘巩固住。

 然后尽量丰富产品供应。

 从小到大,逐渐扩大这个盘子,然后将外面的人口逐渐包容起来。

 这才能真正实现一个近现代的经济体系成功。

 不然的话,还是会被老旧的封建生产体系,给冲垮和湮没。

 当然对闻人升来说简单,但这其中的把握之麻烦,绝非一两个穿越者能搞定。

 所以说单穿必须先走教育,不然的话,即便当了皇帝,人一死,也会迅速被封建传统给淹没了。

 等于白穿一回,最多留下一点点古董机械痕迹。

 而这一群穿越者中,显然有真正的专家。

 他们看透了这一点,所以早早开始这样做了。

 如今他们做的事,就是将劳动力从土地上释放出来。

 让他们用原来三分之一,乃至十分之一的人就能种好地。

 如此一来,其他人就会主动或者被动地从土地上被驱赶。

 比如当地大户发现用机械和牲口比人便宜,就不会租出那么多土地,而是用少量人来种地。

 当然这也有一个问题:即便是便宜,当地大户也会出于扩大自己势力和影响力的额外考虑,而会将土地尽可能租给更多的佃户。

 因为这代表着他们能掌握多少百姓。

 这些大户虽然不理解深的东西,却本能地知道,人多就是比人少好。

 至少争夺水源、田地、对抗朝廷税收大有好处。

 所以他们不会将大量土地让给少数人种。

 而这就需要打散大户,最好是建立公司农场。

 将农场公司化经营。

 这样才能以利润为导向种田,而不是搞人身依附。

 他的每一个动作都细致入微,确保每个人都能理解。

 “这种犁具可以让我们耕地的效率提高好几倍,而且耕得更深,作物的收成也会更多。”那穿越者一边示范一边解释。

 村民们围成一圈,聚精会神地听着,不时地点头表示理解。

 他们中的一位老长辈,看着那位穿越者忙碌的身影,他不由感慨地说:“这些南人老爷真是我们的福星。”

 “他们不仅教我们种地,还教我们读书写字,比以前来的那些只会拉粮拉丁的老爷好多了。”

 老长辈的话引起了村民们的共鸣。

 他们纷纷点头,脸上露出了感激的笑容。

 在他们心中,这些南人老爷们,不仅是夫子,还是长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