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逐日工程的未来发展方向
“鸾鸟?”
赵域愣了一会,旋即忍不住赞叹道:“林先生,你这名字取得太好了,确实很符合二代机甲的体型。”
“好了,赵局长,鸾鸟的公布计划,我会仔细构思的,如果没什么事的话,我要忙了。”
无视赵域的彩虹屁,林宇挥了挥手,直接下了逐客令。
“呃,还真有一件事。”
赵域连忙说道:“是这样的,林先生,玄女战机现在不是已经可以自由的往返太空了么。”
“逐日工程的总负责人杨中院士在知道后,就想让我来咨询一下,看看能不能让玄女战机帮忙进行航天器的运送工作。”
“林先生你也知道,逐日工程的空间太阳能电站足足有数万吨,如果用火箭送上天的话,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成本也难以估算。”
“但是玄女战机的话,不仅可以重复使用,而且速度极快,只需要十几分钟就能抵达外太空,是我们目前能想得到的,最好的运送方式了。”筆趣庫
现在的航空航天技术,根本还做不到火箭的多级完全重复使用。
而想要达到这一程度,上面给出的预计完成时间是2035年。
只有那时,空间太阳能发电站的发射成本,才会得到大幅度的降低,逐日工程才能真正的开始。
不过,随着现在玄女战机的横空出世,这个费时费力,成本还高的运送问题,瞬间就迎刃而解了。
“这个问题好办,你让伏羲计算设计一下,在玄女战机上,新增一个运输功能模板就可以了。”
“正好玄女现在还没有搭载激光武器系统,本身就有一定的容量空间,应该挺方便的,不会有任何的影响。”
“如果说硬要有的话,顶多就是会暂时影响颜值而已,等运送任务后,还是可以恢复的。”
林宇给出了建议。
“好的,谢谢林先生,我这就去告诉杨中院士。”
得到准确答复后,赵域顿时笑容满面的离开。
通话结束。
林宇继续全身心的投入到编写关键技术中。
第二天下午。
林宇又接到了赵域的全息投影视频。
视频内容很简单。
就是玄女战机已经改造完成了,随时可以进行运输任务。
除此之外,逐日工程的总负责人杨中院士,想要邀请林宇去参观逐日工程第一次地面和太空的对接试验。
对此,林宇想了想,最终还是答应了。
很快,在专机的接送下,林宇坐了几个小时的飞机,终于来到了逐日工程的架设地点——西安的科技学院。
接机处。
赵域和逐日工程的总负责人杨中院士,已经在提前等待了。
林宇下机后,双方简单的寒暄了一下,便是直接向逐日工程的架设地点赶去。
半个小时后。
林宇等一行人终于是抵达了目的地。
此时,这里宽阔的地面上,伫立着一座七八十米高的巨型铁塔。
在巨型铁塔中间的悬空平台上,有许多像天眼一样的大型聚光镜。
阳光照射下,这些银白色的聚光镜,波光粼粼,熠熠生辉,很是刺眼。
而在那些大型聚光镜的下方,以及地面上,则是布置着两个巨大的天线平台。
“林先生,这是我们逐日工程的地面试验验证系统,它一共有四个部分组成,这是我们的支撑塔。”
总负责人杨中,先是指向巨型铁塔,然后再指向其他部分,热情的介绍道:“中间浮空的是我们的聚光系统,向下是发射天线平台,以及接收天线平台。”
“它们的工作原理,首先是根据太阳高度角,来确定聚光镜需要倾斜的角度,等接收到聚光镜反射的太阳光后,位于聚光镜中心的光伏电池阵,会将其转化为直流电能。”
“然后,通过我们的电源管理模块,四个聚光系统转换所得到的电能,会汇聚到中间的发射天线上。”
“再经过振荡器和放大器等模块的处理后,电能会被进一步转化为微波。
“最后,只要利用无线传输的形式,将微波发射到接收天线,接收天线就能将微波整流,再次转换成直流电,直接供给负载。”
林宇点了点头。
逐日工程的基本原理,他早在
之前就已经了解过。
“杨老,逐日工程的接收装置,现在能够小型化到什么程度?”
林宇忽然问道。
“接收装置的小型化?”
杨中愣了一下,旋即说道:“逐日工程的初衷,就是为了能够在太空搭建太阳能空间站,以此来解决我们国家的能源问题。”
“所以,在小型化上面,我们并没有任何的研发,因为这完全背驰了我们的初衷。”
话到最后,杨中也是有些疑惑。
逐日工程,本来就是要往大了做,因为做小了,发电量太少,成本又高,损耗又大,根本就不划算。
还不如直接在地面上建造太阳能发电站来的好。
因此,对于林宇这突然询问的小型化问题,他也是有些摸不着头脑。
似乎感受到杨中的不解,林宇不紧不慢的解释道:“杨老,我的设想是,等逐日工程彻底完工后,可以在卫星、无人机、汽车、手机等,大大小小的东西上,都加载小型化的接收装置模板。”
“这样一来,不论身处何地,只要有阳光,都可以直接实现电量自由,无需担心任何续航问题。”
林宇觉得,空间太阳能电站,未来就应该是一个轨道中的“太空充电桩”。
就像现在的航天航空领域,任何一个发射的中小卫星,都需要携带庞大的太阳帆板才能进行充电,而且,充电效率还极其低下。
这是因为当卫星运行到地球阴影区时,没有阳光的照射,所以根本无法充电。
但是,如果有了“太空充电桩”的话,卫星就不再需要庞大的太阳帆板,只需要加载一个小型化的接收装置,就可以一直充电。
而且,除了航空航天领域之外,民用及军用两大领域,都有着广阔的现实价值。
可以说,只要加载了小型化的接收装置,那边远地区的供电、救灾、突发事件等等,都可以大显身手。
在军事领域上,甚至还可以直接给承影机甲、无人机甲、地面军事设施等地方提供电源。
所以,这种持续、灵活、可靠、实时的能源供应,不仅能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而且还能保证军事力量的有效性和国家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