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丝叹 作品

第74章 第 74 章

    嘉妃从长春宫回来后, 只要一想起皇后那得意洋洋的笑,头就气的一阵阵的发晕,还是巧兰见状况不好,忙让人请了太医, 一诊脉就是喜脉。

    这下好了, 双喜临门, 嘉妃也开始得意起来,一听说皇帝和太后都去了长春宫, 存了膈应皇后的心思,特意指了小太监去长春宫报喜。

    皇后一听到这个消息,刚刚扬起的笑瞬间又僵在了脸上。

    贱人,什么时候有孕不好, 偏偏要在她有孕的时候爆出来, 嘉妃就是故意的。

    皇帝抚掌笑道:“好好好,吴书来,赏。”

    太后脸上笑容更甚:“皇后这胎来的是时候, 连嘉妃也沾了皇后的光了。”

    皇后心里暗恨, 却不得不再次扬起僵硬的笑,为了不让太后和皇帝的注意力放在分她的权上面, 甚至善解人意的开口:“嘉妃有孕也是喜事, 说不准嘉妃怀的还是臣妾腹中孩子的弟弟呢, 皇上可要去看看嘉妃?”

    太后对皇后的大度更为满意, 不禁点头:“皇帝,那你就去看看吧,皇后这里有哀家呢。”

    皇帝犹豫了一下, 点头去了启祥宫。

    看过嘉妃后, 吴书来跟在仪仗旁, 躬身请示:“皇上,可要去长春宫?”

    皇帝摇头:“不必了,回养心殿。”

    “嗻。”吴书来甩了一下拂尘,扬声吩咐:“皇上起驾养心殿。”

    永寿宫在养心殿的后面,仅一墙之隔,若是在其中开个门,永寿宫就相当于养心殿的后花园,不出一刻钟就能到。

    仪仗缓缓路过永寿宫时,永寿门大开着,庭院里的奴才拿着扫帚在清扫庭院,整个永寿宫静悄悄的,皇帝皱眉,抬了抬手,吴书来忙让人停下:“皇上,您有什么吩咐?”

    “落轿,朕去看看柔嫔。”

    吴书来眼里闪过一丝诧异,扶着皇帝下了暖轿。

    正殿,柳清菡正在小书房练字,就听到了门窗外轻轻的敲击声,她心中了然,收了脸上的笑,笔下的动作不停。

    紫罗在一旁磨墨,闻声也知晓了什么,想了想,她开口道:“娘娘,嘉妃娘娘也有了身孕,您可要挑一挑给嘉妃娘娘的贺礼?”

    柳清菡身子一僵,脸上忽然有些失落,没甚心情的开口:“你自去看看,库房里有什么适合嘉妃姐姐的,就让人送去罢,本宫没那个心思。”

    外间,皇帝负手站在帘子外,奴才跪了一地,皇帝不开口也不进去,无人敢说话。

    小书房里,柳清菡说完这句话,犹豫了一会儿,有些羡慕道:“真好。”

    紫罗纳闷儿道:“什么真好?”

    柳清菡嘴边是柔和的笑容:“皇后娘娘和嘉妃姐姐都有孕了,真好,皇上定然高兴,不像本宫,是个没福气的。”

    她的语气带着羡慕,又有些难过,听的皇帝眉头轻皱。

    紫罗忙安慰道:“娘娘可千万不要这么说,您深受皇上宠爱,定然也会有孕的,只不过是迟早的事罢了。”

    柳清菡眉宇间有几分黯然,不由得停下笔摸上小腹:“都三年了,你说会不会是老天在惩罚本宫,当初没有保住那个孩子,所以不肯再让本宫有孕?”

    “怎么会呢。”紫罗猛的摇头,“当初您也不知道自己有孕,又怎么能怪您呢?要怪,也要怪贵妃……”

    “住口,不许胡说。”柳清菡瞥了一眼帘子,带了些怒气的说:“贵妃娘娘已经病的卧床不起了,以前的事情,就算了吧。”

    紫罗低着头,不服气道:“也就是您心善,不会记恨贵妃娘娘了。”

    柳清菡吁了一口气:“罢了,你还是去库房看一看有什么可以给嘉妃姐姐送的吧,本宫想自己一个人待一会儿。”

    紫罗刚应了一声,帘子就被吴书来给掀开了,露出了皇帝的身影:“自己一个人躲在屋子里哭么?”

    柳清菡见皇帝进来,眼里是恰到好处的愕然,表情也很好的掩饰住了自己的失落,又刚好能让皇帝看清自己表情的变化,她屈膝娇嗔道:“皇上没有证据,怎么知道臣妾在哭?”

    皇帝扶起她,幽深的眸子掩藏着情绪,薄薄的唇角勾起:“朕还不了解你?每次觉得难过了,就会一个人躲起来。”

    吴书来朝着紫罗招了招手,带着紫罗退下,小书房里顿时只剩下了他们两个人。

    柳清菡脸颊瞬间染上了微微红晕,嘴硬的反驳:“皇上胡说,臣妾才没有呢。”

    实则不过是皇帝每次来的时候,十次有八次都是突然袭击的,还偷听墙角,所以从一开始,柳清菡就吩咐人随时注意着外面,也因此,她一次都没翻车,还能正正好的让皇帝“认识”到自己私下里的一面,更有助于自己立人设。

    皇帝无奈的拍了拍她的头:“不想笑,就不要笑了。朕希望,你在朕面前,可以不必掩饰自己。”

    而不是自己背着他把难过吞了进去,面对他的时候,永远都是笑靥如花。这还是他第一次说出这样的话,想要一个人用最真实的自己面对他。要是问原因,他自己也不知道,或许,是因为他见惯了虚伪的人,难得遇见一个私下和对着他时,表里如一的人,有些特别吧。

    柳清菡面色一僵:“您是不是……”

    皇帝像是料到了柳清菡要说什么,直接点头道:“是,朕刚刚听到了你说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