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染 作品

第143章 游园雅集(一)

萧府东南方向设有一座雅园,此园名为兰馨雅筑。

 

园林里亭台错落有致,假山怪石、绿竹花草倒映在园内池馆水榭中;池水幽深,五彩斑斓的鱼儿追逐在朵朵彩莲之下、争相夺食。

 

园内花草盛放,婉转动听的鸟鸣声萦绕耳畔,令人心旷神怡;萧府众多子弟踏着青石小道,闻着芬芳而来。

 

桌椅配备,萧家儿郎及前来的亲戚朋友等人入内,都在此等候萧老太爷;

 

萧臻柱着拐杖漫步而来,他身后的清辉紧跟其后,为他打伞。

 

萧臻入园,众人纷纷行礼问安。

 

萧臻扫视一圈,微笑的点了点头,捋着花白的胡须,道,“清明祭祖乃是我汉人之传统,趁此春光无限在此小聚,不若效仿祖辈先贤,吟诗作赋、谈经论道或抚琴弄画等雅事抒怀情志。”

 

“今日并无外人,尔等皆可自由发挥,才能各异方能见晓,无论优劣,皆可展示一番,不足之处亦可相互探讨请教。”

 

“是。”众人齐声道。

 

“既是春季,便以春为题,作诗写词或是描绘春季之景,儿郎们皆可一试。”萧臻说完,便坐上首席之位。

 

众人边欣赏着周围美景,边想着诗词;有的皱眉沉思,有的轻声呢喃,有的成竹于胸,还有的抓耳挠腮;

 

萧琳一番思量,开始落笔,片刻后一首七言律诗便溢于纸上;

 

众人围上去观看,念道,“《江南春韵》”

 

春雨初歇润碧纱,青山如黛映流霞;

 

渔舟唱曲波心醉,杏蕊飘香陌上嘉。

 

古寺钟声传远巷,石桥苔迹印年华;

 

江南春景情难尽,一纸诗笺寄岁华。

 

“文琛果然才华横溢,率先便作得如此佳作;”

 

“此诗甚美,即描绘了春雨滋润了大地,青山与流霞相映;亦描绘了古寺钟声、石桥苔迹见证岁月流逝;”

 

“以江南春景描述出历史的古朴厚重,即抒写了对春景的无尽喜爱,结尾又以诗笺来寄托对美好时光的怀念。”陆长安赞道。

 

“萧琳,字文琛,早年在安陆担任长史,后安陆失守,回了兰陵;梁朝复灭,闲赋许久,太建三年经大舅兄陆长安举荐,成为兰陵县丞;”

 

“陆长安,字定远,庐江郡守。妹妹陆嫣嫁与萧琳。”

 

“陆贺安,字长宁,兰陵县令,陆长安二弟,陆伯宪父亲。”

 

“萧瑞,字文渊,新昌郡守。”

 

“文琛不才,大舅哥谬赞了!”萧琳谦虚道。

 

随后,萧瑞写好了一首词,众人念道,“《行香子·江南春》”

 

烟柳画桥,风细雨斜;

 

正桃花、开遍人家。

 

燕穿翠幕,舟泛明霞;

 

远山含黛,水含韵,岸含花。

 

渔歌隐约,酒旗低亚;

 

醉春光、莫负韶华。

 

绿涨红秾,香透窗纱;

 

愿岁常静,人常好,梦常赊。

 

陆长安看了这首词,又对萧瑞赞道,“以行香子为词牌,确是新颖;”

 

“我汉人自东晋南迁,历经多年战乱,始终无法收复旧河山,反而致大片疆域流失于北朝胡人之手!岁月沧桑,众人以寻得心灵慰藉,故而皆沉迷于佛道!”

 

“此词以行香子为词牌,确是符合我南朝之风;”

 

萧臻见两位嫡子所作诗词,心中奕是赞不绝口,"不愧是老夫用心培养的孩儿,个个都如此出色,若是琪儿还在的话…"

 

他想起最小的幼子,悲痛之感欲起,鼻尖一酸,眼角湿润起来,趁着众人关注诗词,他不动声色地退步回了座位。

 

陆贺安也不甘示弱,他擅长写词,一首春词很快便作好了,“《蝶恋花·江南春景》”

 

翠柳摇风莺语妙,

 

细雨如丝,润了江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