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染 作品

第141章 回到兰陵萧府

萧裕回了玄武区的冯府,清影命奴仆将木箱抬入凤梧院。木箱入库,由珊瑚掌管钥匙。 随后,萧裕回了书房,她看了最近几日的账本,快速对好账;再整理文册,将与寺庙签订的契约拿出,誊抄一份,再将契约藏好。

 她用碳笔绘制了一张数据表,将订购的多种鲜花按月份排序列表;并将地址、收购明细注释清楚;写好后,再将这份册子交给朱美娘保管。

 翌日,她来了幻影阁,将昨晚拟好的计划表交给两位班主,再对几位管理人员交代一番,这才与清影回了府邸。

 萧裕吩咐奴仆将库房里的香皂、肥皂、花露水各抬两箱搬入马车;还有桃花醉、桂花酿、槐香米露各搬一坛,一并放入马车。

 准备妥当,她与清影一同前往丹阳郡。

 清明时节,雨季说来就来,前几日还是阳光明媚,今儿个便下起了淋沥大雨。

 幸好有作准备,清影从车架上取来斗笠蓑衣,他迅速穿好;挥动着马鞭,两匹骏马朝着外廓城而去。

 一个时辰后,马车到了京城西南的郊外,东长干里左近的保垒城;这里皆属于丹阳郡辖区;但要到武进县兰陵区还有一段距离。

 丹阳郡由十二个县组成,郡区城池面 积很大,高墙筑造的城池方圆四里之巨,这里内有衙署军营街市,曾是京城西南方向最大的街市。

 马车沿着城池而入,远远望去,高墙筑造的城池上鳞状赤瓦、犹如巨龙一般盘旋在城墙之上。

 为了在宵禁前赶到兰陵,清影行经二县,由官道改为小道,抄着最近的路线而去。

 小道全是土路,不似官道那般好走,官道由青石板铺成,又宽又平,下雨也不怕变成泥泞。但抄近路走,小道是无可避免的。

 江风阵阵,伴随着雨水浇灌在行人身上;小道上的百姓刚从田地里回来,他们穿着单薄的麻衣、扛着农具,哆哆嗦嗦的朝着自家的方向而去。

 清影再将蓑衣裹紧,他对着车门喊道,“少爷,您坐好,我要加快行进了。”

 萧裕刚开车门,江风鱼贯而入,掀起的布帘尾端的竹珠劈啪作响。她回应道,“清影,你要注意安全,雨水太大就不要着急赶路…”

 萧裕说完,连忙关上车门,并上了门栓。

 清明时期的梅雨季节又要来临了,今儿个刚下,就是一场大雨;倘若再下几日,道路又将变的泥泞,马车不好行驶、路人也将寸步难行。

 马车飞快的行驶在小道上,过了一个县,又到了下一个县,连续经过四个县,这才到了武进县(南兰陵郡县)城门。

 [晋朝自北迁徙至南,将武进县改为南兰陵郡;齐高帝萧道成、梁武帝萧衍皆诞生于此。后梁武帝萧衍将武进县改名为兰陵县,此地土着仍有称其为武进县]

 傍晚时分,淋沥大雨变成了绵绵细雨,马车一路急行,终于到了兰陵县的泰和镇。

 清影寻了一家客栈,二人停好马车,要了一间上房。

 萧裕命清影入房,先去沐浴,再喝一碗姜汤。

 待清影准备妥当,前来替换萧裕。

 萧裕离开了车厢,她上了天字号厢房,沐浴一番,食过一碗阳春面,再提着食盒来到马厩旁,她将食盒递给清影。

 清明时节,气温有些低,再加上连绵不断的雨水,最是容易感冒。萧裕让清影盖上她的貂绒被,嘱咐一番,这才上了天字号厢房。

 翌日清晨,二人食过早膳,离开客栈,快速朝着泰安镇而去。

 来到萧府,一名护院护送她进府,另一名护院连忙前去北苑禀报。

 护院前来通禀,清辉示意他先退下,待老太爷出了书房再行通报。

 梧桐书院的内阁书房,萧老太爷正在抄写佛经,笔墨落在银光纸上,金刚经第一卷的最后两字写好,他将白玉镇尺压好,这才出了书房。

 清辉见到老太爷,他连忙躬身禀报,萧臻听闻小孙儿到了,他欣喜若狂,连声道,“快、快,快将我小孙孙带来北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