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6章 他有这份心,倒是难得
“明微,怎么了?”成碧这时来报,必定不是什么小事。
白惟墉立即警觉起来,唯恐发生什么大事。
白明微也没有瞒着,如实将此事告知白惟墉。
“祖父,越王殿下准备为青州知州赵清远大人翻案。”
赵清远,也就是玉衡的父亲。
当初秦丰业等人为了阻止白明微顺利回京述职,罗织罪名构陷赵清远,从而换掉青州知州,给他们的刺杀行动提供方便。
赵清远夫妇自知难逃此劫,在靖心带走玉衡之后便慷慨赴死。
早慧的玉衡知晓了一切,但却从未提起父母,也没有向任何人再次提及那烙印在心底的事情。
后来,他以公孙先生义子的身份于白府落脚,刻苦努力甚至超过小传义。
知情的人都知晓,他早已把仇恨刻入了骨子里,所以在默默地积蓄力量,只为将来能为父母正名。
白明微从未忘记过赵大人的冤屈,只想着时机成熟了,便为赵大人夫妇洗刷冤屈。
如今她正观望宋成章的成果,一旦宋大人善后顺利,她便顺理成章地提出赵大人夫妇含冤而死一事,并为他们夫妇正名。
如此才能在保全自身的情况下为他们夫妇洗冤。
却不曾想,越王也把这件事记在了心里,如今已经先一步准备开始为赵大人翻案。
白惟墉听闻这个消息,不由得唏嘘:“太子与秦丰业反目,在朝堂上列出秦丰业那么多罪状,唯独没有残害忠良这一桩。”
“足以见得,太子根本就不在意忠良的冤屈,所以他想都没想过要提及这件事。”
“却不曾想,越王竟特意将此事当作一件大事郑重对待,即便这是有意为之,至少他能想到这一层,已经很难得了。”
这里的“有意为之”,其实不难理解。
如今太子亲自告发秦丰业,并把秦丰业推到这样的结局,朝臣必定风声鹤唳,胆战心惊。
可如果越王坚持为赵清远翻案,那么朝臣看在眼里,比起“大义灭亲”的太子,越王只会更得人心。
白明微相信,越王的初心只是为了帮助赵大人洗刷冤屈,只因当时越王也是同行的其中一人。
但她没有向祖父解释。
在看待事情方面,祖父有自己的切入点。
且无论祖父如何看待,也从来不会干涉她的决策。
她没必要在这时候和祖父意见不合。所以她没有说什么,只是告诉成碧:“跟越王说一声,时机未到,叫他稍安勿躁,以免引火上身。”
成碧立即应下,便准备去办了。
白惟墉不怎么干涉白明微的公事,也没有多说,一句话就掠过了这个小插曲:“明微,只收到你五哥的消息么?”
白明微当即会意:“祖父想知道公孙先生和三嫂怎么说,对么?”
那次被送走的人,除了几个孩子,白璟夫妇外,还有白晨霜、三嫂高敏柔,以及公孙先生。
因为考虑到崔氏生产在即,高氏正在学习医术方便照料,而公孙先生虽然不是大夫,但也通岐黄之术。
且孩子们的功课不能落下。
所以白明微当初决定送走大家时,把他们也带上了。
初一那日,只是白晨霜与白璟夫妇带着孩子走,之后公孙先生与高氏紧随其后。
白惟墉这么问,自然是不放心崔氏,想知道高氏和公孙先生怎么说。
白惟墉闻言,当即点点头:“你个鬼灵精,知晓祖父在想什么。”
白明微含笑解释:“祖父,五哥的书信,往往都比其余的信件要快个一两日,所以您想看三嫂和公孙先生的信,得再等等。”
萧重渊也说:“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倘若真的有什么意外,我们只能更快知晓。”
白惟墉闻言,也就放下心了。
如今他不被朝事所累,对家人倒是更添几分担心。
也就在这时,沈氏来了。
她没有通报,笑吟吟地便走了进来。
可见她比起白明微等血脉相连的亲人,她这个嫁进门的孙媳妇,也和家里的长辈很亲近。
只见她刚一露面,林氏便转身倒了杯茶水,待沈氏落座后,捧到沈氏的手里:“看你嘴唇干的,想必又是忙得一口水都没时间喝。”
沈氏笑容满面:“姨奶奶总是这么贴心。”
林氏的笑容,依旧那么含蓄谦卑:“快喝吧,凉了不好喝。”
沈氏应声:“哎!”
一口热茶下肚,白惟墉慈蔼的目光也随着言语投过来:“怎么今日来得这样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