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廿二 作品

第892章 不,更先进

这是一个科研狗们很容易听懂的梗。

 

highlight除了用作动词的突出、高亮、强调之外,还有一部分学术期刊,会要求作者将论文内容中的引人注目的重点整理出来写在文首,也称为highlight。

 

而哪怕没有从事过科研工作过,这个单词其实也跟中文名“高明”一样,很容易跟预警机的任务特征联系起来。

 

总之,完全满足王晓模关于“中英文双关”的要求。

 

当然,名字叫什么,终究不是重点。

 

一个新技术含量如此之高,以至于很可能突破70%的项目,最关键的还是能按部就班地推进。

 

否则很容易主次不分,最后走向一团乱麻的结局。

 

因此,尽管这是一个几乎完全外贸导向的型号,但仍然需要获得来自上级单位的支持。

 

光靠电科集团以及航空动力集团两家企业,就算能拿出一定资金,也很难协调其它系统的力量。

 

再者说,光控相控阵雷达这個技术,最终肯定还是要为华夏自己的国防建设服务。

 

外贸型号只是技术验证过程中的副产物而已,起到一个开源节流以及收集用户数据的作用。

 

于是,常浩南和王晓模二人一拍即合,用最快的速度整理出了一份可行性报告,分别从理论和工程两方面,说明由光电信号和光电元器件控制微波信号这一思路的应用前景。

 

然后共同提交了上去。

 

……

 

几天后。

 

国防科工委,主任办公室里。

 

丁高恒已经盯着桌上那份只有二十来页纸的报告看了有一段时间。

 

没错,只是看。

 

并不是读。

 

因为已经有大概二十来分钟没翻过页了。

 

更何况,从拿到这份报告到现在,他早就翻来覆去地看了不下十遍。

 

除了数学公式以外的部分,说倒背如流可能夸张,但正着背下来,估计问题不大。

 

在担任国防科工委主任之前,丁高恒长期从事惯性器件和导航系统的研发工作。

 

尽管听上去并不相关,但这一研究方向其实少不了跟包括雷达在内的其它探测系统打交道。

 

至于控制系统和控制理论,更是可以算老本行。

 

所以,他过去一般都自认为“懂点雷达”。

 

然而今天,他却对这个自我认知产生了怀疑——

 

自己好像……

 

也没那么懂雷达……

 

“晓模同志,浩南同志。”

 

丁高恒坐直身子,把目光从桌面的报告上挪开,看向办公室另一边沙发上的两个人:

 

“我知道前些年美国那边提出了一个下一代驱逐舰,叫dd21的研发计划,里面有一个关键部分就是dBr,双波段雷达。”

 

“咱们的这个多波段雷达……和美国人的dBr,是类似的概念么?”

 

dd21,其实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ddg1000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

 

如今其实还处在方案竞标的最后阶段。

只是稍有眼光的人都能看出,大概率会是波音和雷神拿出的方案胜出。

 

从纸面上看,这一新型驱逐舰的各种技战术指标都是相当先进的。

 

毕竟现在可是2001年——

 

即便如今这条时间线上的美国在军事、政治和经济领域相比前世都遭遇了不少额外的挫折,但仍然很少有人会怀疑它的技术领域的实力。

 

哪怕再怎么有预见性的人,也很难想象在进入21世纪之后,美国的工业水平会出现极其离谱的断崖式下跌。